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07732
大小:18.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30
《论中华文化何以自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何以自信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没有文化自信是万万不行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屡次谈到文化自信,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重,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那何为自信呢?自信不是自大自傲,自信不是自以为是,自信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在我看来,自信即相信自己,对自我持正面肯定的评价。何以相信自己呢?首先必是源于对自己充分的热爱;其次,自信应该源于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准确定位;再次,自信源于一种海纳百川的心态。我们的文化何以自信,何以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也应是基于这四个方面的。一、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文化之爱自信是一种自我内心的状态,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
2、感,表达了一种对自我积极正面的评价。自信状态的第一来源是对自己的爱,它人本性里的东西。爱可以让人完全接受自我,容纳自我,无论优点与缺点。这种爱反映到文化上,也能孕育出文化自信的萌芽。中华文化,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受着中华文化的熏陶。既然中华文化孕育了我们,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对中华文化充满热爱,无论中华文化中的优点与缺点,精华与瑕疵。爱是忍耐,包容,恩赐,爱让我们接纳不完美。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无缺的,当然包括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来源于爱。爱可以让人完全接纳自我,不管优点还是缺点,这是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也是这样。我们爱自己的文化,完全
3、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求得改变,这是文化自信必须要做的一个步骤。爱是一种情感上的东西,无需分析。所以,谈到中华文化何以自信时,首要做的就是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二、文化的真正自信源于对文化的准确分析自信本来无需外在分析,可当谈到独立于人内心之外的文化自信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关于自信本身的内在来源,更应对外在于人的文化进行分析。如果不分析,会混淆自信与自大!!!中华文化以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文化为基础,经历朝历代不断演化而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主,其他各家文化为辅的文化形态。大风泱泱,大河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4、,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虽是如此,但我们必须弄清楚中华文化之优缺点,才能摆正好在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信,而非自大或者自傲。中华文化的优点:(1)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文化一直是积极入世的,而不是消极出世的。以中国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为例,其主流都是经世致用、兴邦治国、教民化俗的。儒家所言“内圣外王”、“修齐治平”,都是要求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情。道家看似虚玄,倡言“无为”,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无不为”。法家文化一切以实效为依归,具有更明显的现实精神。(2)强烈的道德色彩。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和政治宗教设施,无一不是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
5、合在一起的。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3)顽强的再生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于魅力并引起世人赞叹的,不仅在于它的古老,更在于它在内忧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来的顽强再生能力。?除了环境等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贯穿于中国民族历史活动中的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古代朴素系统论所具有的涵盖面广、常变相参的思维机制,也是这种情况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中和”思想突出强调了两个侧面:一是”中”,即把握事物的量的准确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组合、对立统一。中华文
6、化的不足:(1)中庸取向价值观和保守倾向。“知足常乐”、“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不为人先”等保守思想对人产生了消极影响。传统文化以求同和尊古为基本价值导向,如尊经注经、论资排辈、重义轻利、明哲保身、封闭保守等,是与创新的思想相违背的。中庸为先、明哲保身的儒家思想,导致人们缺乏勇于冒险、敢于领先的精神,它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创造型人才,不利于积极进取。(2)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带有粗糙性和封闭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直观性、经验性,具有模糊性,忽视思维的理论性、精确性、抽象性,注重笼统的直观的领悟,忽视通过科学实验、理性分析表达来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经世致用”,
7、追求知识的实用,知识于是不再是对自然万物的无限认识,而应有所止,它的“止境”就是“德”。精研事物的规律,理解深微的变化,是为了致用,而致用是为了提高道德。读书既是为“用”,那么知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这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下,影响了对自然、对事物本身的真正探索,很难产生求真求美的科学精神,缺乏精确性、准确性。经学讲究师法、家法,形成墨守成规、自我封闭、不思创新的思维惯性。重经验概括,不重逻辑推理;重整体功用,不重内部分析。这与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