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华文化自信有感

读中华文化自信有感

ID:26281854

大小:78.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6

读中华文化自信有感_第1页
读中华文化自信有感_第2页
读中华文化自信有感_第3页
读中华文化自信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中华文化自信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中华文化自信有感最近,拜读了曾仕强先生所著的《中华文化自信》一书,感触颇深,收获颇多。曾仕强先生通过该书向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本质所在,通过与“诸洋文化”的横向比较,来解释中华文化的合理性。从而树立大家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书中,曾仕强先生紧贴现实生活,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详实的举例,对中华文化进行生动剖析。联系此书,我想到,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没有文化自信是万万不行的。习主席就曾多次在谈话中提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

2、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表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

3、文化自信。“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培树中华文化自信需要做到:一、文化自信需要与时俱进《周易》强调,“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要求人们“终时乾乾,与时偕行”,做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引重致远,以利天下”。“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在古代哲学和政治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儒、道、法等各家各派的共同主张。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学说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它遵循了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从时代的发展和其他思想理论

4、中汲取营养,丰富发展自己。我们今天所说的与时俱进,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总结,它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批判基础上的改造和升华。只有求新、求变、求创新,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二、文化自信需要开放包容《国语》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也就是说,不同事物之间的碰撞、平衡才是“和”,“和”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若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则只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无可持续性。所以“和而不同”一直是中国古人追求的理念。《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来看待不

5、同的文化。孔子主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是由古至今社会的稳定器,同时也是保持长治久安的密码,这些重要思想同样应该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诸如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主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正是传统中国开放包容文化的重要体现。三、文化自信需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的形成,主要与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有关,农耕社会讲求协作,所以以人为中心,家庭里讲求夫和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对外则讲求君仁臣忠、朋敬友信。如果这套体系运转起来,则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良性的运转状态。儒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

6、平天下”,每个环节都是以人的实践为第一要义。实际上这套体系直到今天,在中国人中,还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政府在实现以人为本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实现职能转变,即从管制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总之,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具有直达人性的透彻,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动的感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样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