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被害与犯罪知情情况调查报告

犯罪被害与犯罪知情情况调查报告

ID:39299225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9

犯罪被害与犯罪知情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犯罪被害与犯罪知情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犯罪被害与犯罪知情情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犯罪被害与犯罪知情情况调查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犯罪被害与犯罪知情情况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号:2008100075班级:法学0802姓名:许恒犯罪被害与犯罪知情情况调查犯罪黑数,从犯罪学的概念或范畴上看,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一、犯罪黑数产生的原因精确统计犯罪黑数及其原因,这对于现在的执法部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除非专门机构系统排查研究,否则很难出台全面、详尽的真实数据。  (一)公安机关立案不实的原因  我国各级公安部门历来对刑事立案不实问题进行过实证研究,发现犯罪黑数成因大致有公安机关不予受理、隐瞒不立、立案不查等表现形式,以及诸如现场未获痕迹物证、作案

2、人姓名身份不清、发案地不详、发案时间不知、案件性质不明、受案损失不准无法查证,或查而无果,于是擅自提高刑事立案标准,或将犯罪案件降格作治安处罚结案,以及受案人、知情人未报案等主客观原因。其中,公安机关在刑事立案问题上的“难言之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囿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怪圈。如地方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主要一把手,长期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静态治安、维稳思想的影响,对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犯罪剧增现象的长期性、复杂性的实际情况估计不足,急于求稳、追求政绩,为实现经济发展、犯罪率下降的既定目标,纳入公安工作目标管理、社

3、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验收、县市党政领导人任期责任等年度考评指标体系,加之社会各界和群体公众对公安机关单一力量控制犯罪增长和公共安全感期望值过高,为迎合上级圈定的硬性指标要求和公众期望心理,于是普遍在立、破案数据上做手脚,搞平衡,以致刑事隐案底数不清,立破比率虚实难辨,造成历年破案率偏高的假象。  二是现行公安机关执法体制的局限。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实质意义上的行政体制改革尚未深入。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在地位序列、机构、警力组合上的“倒金字塔”结构,与一线公安干警实质承担的任务,形成鲜明对比。加之各项法定的公安业务职能分工愈来愈

4、细,基层公安机关担负的非刑事侦查如治安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责愈来愈重,处于实战前沿的城市分局、县、市公安局内设机构一般都多达二十来个,基层派出机构则达数十个,因而真正用于侦查破案的警力往往只占全局总警力的10%左右。况且,由于条块领导关系的某些不顺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导致各侦查警种在受案管辖上的内耗与空档,一些犯罪隐案乘虚而生。三是职务保障困难。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已再三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保障公安机关稳定的工作岗位,以确保公安机关依法无顾虑地治理“三乱”,不搞利益驱动,严格公正执法,并由中央财政对地方急需项目给予必要的投

5、入。但不少地方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因经济发展仍未走出低谷,当地政府财政紧张,连保住全体民警的人头“裸体工资”都勉为其难。即使考虑到类似案由罪与非罪的区别因素,但仍不能排除如此众多的仅作治安处罚的众多“黄”、“赌”案由中,警方因利益驱动,以罚代刑,大量漏立刑事案件的“老大难”问题。  四是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相互钳制。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职能上各有侧重,往往产生法律适用和案情定性上的差异使许多案件被退回补充侦查、不起诉或作出无罪判决,很难一致断定。长此以往,使得警方对类似的疑难案由,仅凭惯例、负面经验作出不立案决定,成

6、为隐案。  (二)被害人不报案的原因  在诸多犯罪隐案中,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大致有下列几种原因:  一是担心名誉受损。很多被害人因碍于情面、维护隐私、或为保住名声、害怕家人亲朋或所在单位指责,忍气吞声,宁愿自食苦果,拒不报案,尤以女性被害人、在校青少年被害人以及知识阶层被害人、公务员被害人最为典型。较多的是诸如骚扰、强奸等案件,直到警方结案取证时才默认事实。青少年被害人,因害怕父母、学校和单位责备而不报警的案件也较多。还有一些国有企事业、金融信贷、行政机关等单位,发生资产资金被骗、

7、被盗或被损案件,为保全单位名声信誉,防止所谓负面影响,而自行私了被害事实或内部消化财物损失,却不投诉报警的案例,也常有发生。  二是害怕遭到报复。因为与犯罪行为人具有同事、业务、亲朋或上下级关系的被害人,害怕打击报复,没有报案,如人身伤害、侵犯公民民主权利和侵犯财产等案件。尤为典型的是那些被某些流氓犯罪集团、带黑社会性质犯罪或恐怖组织控制的区域、行业和单位,以及受制于犯罪行为的受害人,如在“三资”企业、金融业、建筑业、娱乐业、出租车业、废旧物品收购业和流动暂住人口密集区、城郊结合部、边远乡镇地段,其直接或间接受害人对侵犯

8、自己人身、财产权益或危害公共安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犯罪行为,隐匿案情、拒不报警的案例,则更为多见。  三是顾及连带责任。有些被害人自身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因为害怕暴露,或者对受侵害事实自己也有一定过错责任,因而不敢报案。特别是那些群体内部成员参差不齐、组织管理松散混乱的行业、单位和群体,因担心社会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