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1]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1]

ID:39293629

大小: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9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1]_第1页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1]_第2页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1]_第3页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1]_第4页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重庆市木洞中学校谭志仙胡大刚田雪锋杨怀我校参加巴南区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在学习调研阶段,各单位要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我校确定了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的调研课题。本小组调研课题是“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本小组按照要求认真开展的相关调研工作,现就调研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一、问题由来:我校确定“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就是按照学习实践活动要求。着力解决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作为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是一直困绕初中阶段教育一个一问题,虽然

2、进行过一些探讨,但这个衔接问题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比较科学的解决。我们主要针对小学生升入初中阶段学习后,存在着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要求落实、学习科目变化等不适应的问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遇到学习障碍,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重、转换角色难,甚至还出现了辍学率比较高的现象。初中教师就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教育教学效果不好等。鉴于以上原因,我们通过“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9,力求进一步清楚认识和了解影响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原因提出我们的对策建议。二、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根据调研课题的

3、提出,课题组制定了工作计划,选拔了课题组成员,对工作组成员进行了分工,设计了调查问卷表。经过近两周的调查研究工作,于4月15日如期完成了问卷调查、座谈会工作,对问卷表和座谈会内容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梳理了意见。本次调研课题设置了小学生问卷表、小学教师问卷表、中学生问卷表、中学教师问卷表四个调查问卷表,提出了80个问题。分中小学召开了师生座谈会,共发出问卷251张,收回251张,问卷100%收回。`本次调研问卷涉及问题面广,经过梳理主要形成以下一些意见:(一)初中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有:本届初一学生成绩较差、存在学

4、习兴趣问题、受外界不良影响大的问题以及行为习惯问题等;老师都有信心教好本届学生;提出加强班主任工作,重视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等方面的建议。(二)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初中教育建议有:9小学重视对小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注重学生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培养,小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对初中提出要更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要更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管理和教育,中小学之间很必要进行衔接教育研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三)初中一年级学生反映的情况有:对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深刻印象,普遍喜欢班主任、都有令自己愉快的事、对学习兴趣高、爱好

5、广泛。进入初中学习后对学科和老师的喜欢变得更加广泛,不仅限于班主任;普遍喜欢社团活动;绝大部分同学对学习感兴趣、有学习目标、有理想;主要不适应反映在学习时间增加、学习科目增多、作业多、独立生活的要求提高;有同学不喜欢初中生活,有学习上的困难、没有学习目标等。(四)小学六年级学生反映的情况有: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小学生活是愉快的,小学学习没有压力,普遍喜欢自己的班主任,喜欢艺术学科,积极向上并想当班干部,向往崇高的职业和流行歌星等;向往初中生活,希望自己到名校学习,对班主任有特别的要求,对学科学习没有特别的要求。担心的是初

6、中学习生活很辛苦,最怕学习成绩下降。三、中小学教育衔接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师生问卷和座谈会的情况收集来看。师生都对学习生活有正面、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学生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他们在不同阶段对初中学习生活的认识,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年龄阶段特征和处于这一年龄转型阶段的矛盾心理。综合以上情况,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及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9学生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相适应的特征,主要反映在: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向往、具有比较广泛兴趣爱好、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愉快的等。这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教育教学要求适合小学生发展的

7、特。这样就让小学生认为小学生海堤愉快的,和老师的关心也是融洽的。即使进入初一的同学还经常留恋小学生活。(二)中小学教育要求的转变跨度较大,造成一部分学生不适应。从而使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一开始就跟不上要求,出现了掉队的现象,逐步形成厌学情绪,并发展为个别学生的流失现象。(三)初一年级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同时学习的压力随之增大。造成一部分同学不适应,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了学习信心不足。(四)中小学教育侧重点不同,中小学评价方式及重点差异,导致中小学教育的不一致性,学生的个性爱好特征得不到

8、有效发挥。引起学生学习压力突然增大,使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成绩下滑。(五)中小学教育衔接研究少,特别中中学教育主动与小学教育衔接沟通少。阻碍了学生顺利过渡,要求的不一致性,增加了学生适应的难度。(六)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特别是初中学生离开家长成为要生活自理的住读学生。9由于从小未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未养成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出现准备不充分,生活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