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_跳槽_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_肖干

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_跳槽_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_肖干

ID:39288211

大小:235.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9

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_跳槽_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_肖干_第1页
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_跳槽_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_肖干_第2页
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_跳槽_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_肖干_第3页
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_跳槽_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_肖干_第4页
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_跳槽_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_肖干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_跳槽_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_肖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研究DaXueShengYanJiu大学生研究DaXueShengYanJiu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频繁“跳槽”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启示□肖 干摘要:调查分析表明,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的“隐性离职率”和“显性离职率”均较高,较高的“隐性离职率”是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的根源;价值观念不匹配、薪酬福利不满意、职业前景不明朗、工作压力难缓解、能力提升难实现是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的症结所在;解决大学生频繁“跳槽”的问题应从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入手,引导其结合自身实际理性选择职业。关键词:大学生员工;职业

2、适应期;离职倾向;教育启示“跳槽”是一种自愿离职行为。自愿离职,即指一、研究问题的界定从组织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自愿终止其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离职倾向是自愿离职行为的直接前因变据教育部门统计,2002年开始,我国高校扩招量,是在综合了工作满意程度、组织的承诺是否兑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市场,2013年,高校毕业现、萌发离职念头等多种复杂心理因素作用之下产生[2]生人数已从2002年的145万增至近700万。巨大的的一种倾向。国内外大量研究利用离职倾向分析就业压力和残酷的就业现实让不少大学生盲目地做出员工自愿离职的

3、原因并预测其可能性,Kraut(1975),[1]了“先就业后择业”的选择。实际上,这种盲目Mobley(1979),Newman(1974),Michaels&Spector签约的短视就业行为,正凸显出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1982)等著名学者皆认为自愿离职的最佳预测值是[3]规划思想的缺失,最终导致了“糊里糊涂”进入职场,离职倾向。据调查,企业中大学生员工“跳槽”“匆匆忙忙”更换工作的无奈局面。一度被媒体戏称大多数集中在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适应期,Supper为“大学生跳槽的三年之痒”由此而来。人才的合理指出十五

4、至二十四岁属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而流动固然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凡事有度,大学生二十二至二十四岁则是人生的职业生涯的适应期阶[4]频繁“跳槽”无论给自身、学校还是企业都带来了严段,这一阶段被称作“职业适应期”。基于此,本重的负面影响,成为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并存的文拟通过研究企业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的离职倾向又一难题。特点及影响因素,对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加以阐中国青年研究03/201484大学生研究DaXueShengYanJiu释,为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提供重要参考。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

5、行分析。二、研究方法与设计三、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离职倾向特点分析本研究的数据资料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获取。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重点对象访谈、开放式问卷本研究将具有离职倾向的员工视为“隐性离职”,调查,最终编制了“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的离职倾将实际发生自愿离职行为的员工视为“显性离职”。向调查问卷”。问卷包括离职倾向预判、离职行为发生、借鉴Griffeth&Hom,Mobleyetal对离职倾向量表的设影响因素分析三部分。经检验,Cronbach-Alpha系数计方法,通过“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将辞去现在的均在

6、0.83以上,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工作”等问题,用于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离职倾向调查通过邮寄问卷、发送电子邮件、现场调查等的调查,要求被试就其可能性做出判断,同时在“Likert形式,重点对本科毕业(全日制)、已参加工作(未满四点量表”上作唯一选择,并按照4到1分进行统计。3年)以及正在工作的对象展开调查。共发问卷450份,1.“隐性离职”绝对人数接近半数有效问卷回收率超过87%。有效样本中,男性共235结果表明,被试的“离职倾向”均值为2.45,接人,占比59.5%,女性共160人,占比40.5%;理工近比较

7、可能和较不可能的中间水平。如表1所示,接类专业毕业共217人,占比54.9%,文史类专业毕业近11%的被试具有非常强的倾向,超过34%的具有共170人,占比43%,艺术类专业毕业共8人,占比较强倾向;而选择“较不可能”和“非常不可能”的2%;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大学生员工分二者之和为54.9%。这表明,接近一半的大学生员工别占48.9%、35.8%和15.3%;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在遇到合适机会时会选择自愿离职,职业适应期大学地区分别占38.5%、12.9%和48.6%。生员工的“隐性离职率”较高。表1

8、:离职倾向频数统计表非常可能比较可能较不可能非常不可能合计频数4313517542395百分比(%)10.934.244.310.6100.02.“显性离职”比例高,人均次数少愿离职次数约为0.75次。从未离职的占51.9%,仅“离职理论”指出,较高的“隐性离职率”是导离职过一次的占26.8%,离职两次的占15.9%,离职致高“显性离职率”主要原因。为了分析二者的关系,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