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76238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9
《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样稿三: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 【要报要点】2010年春节后,沿海地区出现又一次用工荒高潮。本期《要报》提出,当前的用工荒是2004年以来劳动力短缺现象合乎规律的延续,总体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要积极创造政策条件,把用工荒转化为经济社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教授的研究成果《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分析了近年来的用工荒现象,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用工荒现象原因分析 随着农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挣钱的压力减小,加上春运高峰的影响,金融危机前
2、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农民工春节前提早返乡、春节后推迟回城打工的端倪。因此,当前的用工荒现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预计不久之后将有所缓解。然而,更值得关注的则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的长期劳动力供求变化,以及经济恢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用工荒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使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劳动力供给的基础是劳动年龄人口。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中国整体上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即劳动年龄人口高速增长,其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是,2000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迅速减缓,每年平均只有1%略强。目前城市经济增长所需
3、要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来自农村。而据估算,农业剩余劳动力已经接近于吸纳殆尽,到2015年,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与城市新增人口数量基本持平,此后劳动年龄人口呈现负增长,比总人口负增长提前10余年。 2.一揽子刺激方案及经济回暖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地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促进了就业再就业,使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上,而调查失业率在一度攀升之后,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就已经下降。一揽子刺激投资政策更是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与往年的常态投资结构相比,刺激性投资可以多创造14.6%的就
4、业岗位。同时,制造业从占全部投资的45%下降到只占7%,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占大头,建筑业从占全部投资的46%增加到76%,服务业也从9%增加到17%。这些都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此外,刺激性投资和产业振兴计划均具有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特点,加上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就业岗位增加。2009年12月的一份调查显示,县内和省内的劳动力流动比例提高,而跨省就业的比例比上年下降了6.4%。 3.制度性分割妨碍了劳动力市场发挥自发调节功能。虽然劳动力流动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还不能把打工地当作自己的永久居住地
5、,不仅经常性、季节性地返乡,还把农村作为养老归宿。这样,劳动力市场就形成了地理上的割裂:劳动力需求在沿海地区和城市,劳动力供给在中西部农村。这种分割妨碍了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自发调节供求的功能。例如,在金融危机冲击的初期,当东莞有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时,泉州等地仍然遭遇用工荒,这就与劳动力市场缺乏自发调节功能有关。 二、用工荒现象预示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在总体上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同时应对金融危机措施最终满足了农民工就业需求的情况下,一旦出口恢复,大批订货产生大规模用工需求,用工荒现象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对此不必忧虑,因为用工荒代表着经济发展的一个重
6、要转折点。从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一元经济或均衡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消失。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把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工资水平的上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转折点,我们通常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该转折点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劳动力的绝对短缺,也并未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但却是通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伴随着用工荒现象的普遍出现以及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只要应对得当,中国经济社会将发生以下重要变化: 1.收入分配状况明显好转,社会进一步和谐。用工荒反映的是普通工人的短缺。因此,当雇主提高工资时,首先获益的是普通劳动者和中低
7、收入家庭,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将因此得到改善。实际上,从2004年首现民工荒之后,农民工工资逐年上涨,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的2008年和2009年,农民工实际工资上涨率都超过10%。而一旦把农民工收入完整地计算在内,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呈现缩小的趋势。 2.产业升级逐渐发生,经济增长更有可持续性。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沿海地区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失去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因而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将加快。中西部地区由于仍将保持一段时间工资相对低廉的优势,可以承接沿海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逐渐成为新的制造业中心,并以此支撑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
8、此,以用工荒为契机,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