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ID:39275329

大小: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9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_第1页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_第2页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_第3页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_第4页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自然保护地建设是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所建立的各类型、各级别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在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中共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在2017年9月26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正式提出“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保护地体系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主要工作[5]。习近平总

2、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其概念和内涵存在一定重叠,但也有明显区别。厘清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关系,对于更有效地开展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与内涵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是以“红线”为基础的,早期是以生态红线区和生态红线的形式出现,被认为是“为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必须加以严格管理和维护的区域”[6]、“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自然保护地建设是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所

3、建立的各类型、各级别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在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中共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在2017年9月26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正式提出“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保护地体系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主要工作[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均为我国生态文

4、明建设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其概念和内涵存在一定重叠,但也有明显区别。厘清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关系,对于更有效地开展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与内涵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是以“红线”为基础的,早期是以生态红线区和生态红线的形式出现,被认为是“为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必须加以严格管理和维护的区域”[6]、“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7]、“对于区域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或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实施全面生态保护”[8]等类型的区域。随后,生态红线区和生态红线逐渐被规范成

5、为生态保护红线,并被正式列入2013年颁布的《决定》中。高吉喜起初将其定义为“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持续稳定发挥,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的国土空间”[9],后将其完善成为“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并将其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类[10]。此定义及分类后被环境保护部采用,并列入2014年发布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

6、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中[11],这是“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正式文件中。此后,在经历了一系列研究及探索后,在《意见》和《指南》中,“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被进一步定义为“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3-4]。当前相关研究及工作中所指“生态保护红线”大多为《指南》定义下的红线区域。当前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主要是根据《指南》要求,遵循科

7、学性、整体性、协调性及动态性原则,以构建国家安全格局为目标,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合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避免生境破碎化,充分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发展布局等已有的规划布局方案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并且应不断优化、完善以满足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要[4]。《指南》认为,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应当按照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在被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内进行不符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