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54069
大小:320.8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28
《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上课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近代社会生活1、背景:(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开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2、概况:(1)物质生活:衣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饮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
2、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住房: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2)风俗习惯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色彩。民国时期,政府分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农村因循沿袭下来。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原因:新
3、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习俗: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物质生活:人们衣着朴素(参考“历史纵横”),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比较低。2、改革开放以后原因: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衣着: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饮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
4、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住房: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农村纷纷兴建新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休闲:改革开放后,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习俗: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在逐步形成。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事业的进步1、铁路:铁路是工业化的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的推进作用。(1)近代中国铁路: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长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
5、成多条铁路,奠定了近代中国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2)现代中国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到“九五”(1996-2000年)末期,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2、公路(道路交通、汽车工业等方面)(1)近代中国公路: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有三
6、: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现代中国公路: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等。3、水运(1)近代中国水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2)现代中国水运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4、航空(1)近代中国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
7、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2)现代中国航空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中国通讯工具的变迁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清政府逐渐建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当时的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1900年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打破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1949年前,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2、现代中国通讯工具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
8、改革开放后,电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电话由奢侈品变为日用品。人们还通过传真机、互联网传递信息。3、通讯工具变迁的意义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走向繁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纸,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1872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