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_制度经济学视角

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_制度经济学视角

ID:3924562

大小:527.4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5

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_制度经济学视角_第1页
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_制度经济学视角_第2页
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_制度经济学视角_第3页
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_制度经济学视角_第4页
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_制度经济学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_制度经济学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保险研究2009年第1期专题研究INSURANCESTUDIESNo.12009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①———制度经济学视角陈宇宁(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摘要]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变迁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运用戴维斯、诺斯和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从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监管资源相对价格的变化、技术进步和克服对风险的厌恶四个方面,论述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制度变迁目的是以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福利为目的制度变迁过程,以期通过理论洞察来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关键词]财产

2、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9)01-0019-06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这种制度变迁对提高监管效率十分重要,因此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导致制度不平衡的内在原因,探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舒尔茨(1968)将制度定义为社会中个人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戴维斯和诺斯(1979)认为,当预期的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林毅夫(1989)强调,制度变迁“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不均衡的获利机会”,并且认为制度选择集合改变、技术改变、要

3、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其他制度安排改变能引起制度不均衡。这为分析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的原因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和框架。综合以上几位经济学家对于制度变迁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制度变迁目的是以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福利(从监管角度讲,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降低市场运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是实现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以此为目的,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的原因。一、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我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是我国保险制度变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保险制度的变迁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改变了保

4、险(包括财产保险)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同时也赋予了财产保险监管新的定位,而这种定位改变了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安排的可选择集合。②(一)财政型保险制度时期由于社会对于保险的认识还不充分,保险作为国家财政的后备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实践中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代表国家对一些重要保险业务实行国家专营,形成了一种由政策导致的垄断经营。虽然1986年~1988年成立了三家新的财产保险公司,但人保公司仍然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保险作为财政后备主要体现在国家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税收政策上。1980年~1982年间,国家对保险业免除税收,并同意留足保险基金后再缴财政。1983年~19

5、86年除了对部分险种继续实行免税政策外,财政同意承[作者简介]陈宇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2003级博士研究生。—19—担人保公司巨灾损失的超赔责任。1987年~1992年,规定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于保险公司收益分成、风险共担。这些措施目的是通过这种转移支付的方式,实现人保公司作为国家财政后备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这一时期保险职能是作为财政的后备,并主要由人保公司履行该职能,对于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需求不是很急切。因此这一时期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虽然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提出了偿付能力的概念,但是该条例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没有提出偿付能

6、力监管的概念。对于违反该条例或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没有规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因此,无论从保险监管机构的定位还是具体可采取监管手段方面,偿付能力监管可选择的集合十分狭小。③(二)金融型保险制度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原有保险业作为财政后备的弊端也不断显现,一方面财政无力承担巨大的风险,同时,这种保险制度安排效率也较为低下,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保险制度逐步转化为金融型的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1.保险公司与国家财政的关系转变为正常的税收分配关系。人保公司不再享有特殊的税收政策,同时财政不承担保险公司承保的巨灾损失的超赔

7、责任。2.引入多元化产权主体。截至2007年底,共有财产保险公司42家,其中,中资财产险公司27家,外资财产险公司15家。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开放式竞争性的市场格局,使得原有财政型的制度安排无法持续,各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3.现代保险理论得以确立。20世纪80年代,保险理论界有过三次大讨论,重点围绕社会主义保险是否具有商品属性、社会主义保险是否应该引入多元主体、中国保险市场是否应对外开放,这些讨论的结果,使得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