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29533
大小:629.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6-28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陕西中医学院中基教研室乔文彪1.掌握正治与反治的概念、内容及其适应症。2.掌握三因制宜的有关内容。3.掌握“治未病”的内涵。4.熟悉养生、治则的概念。5.了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6.了解其他相关治则。目的与要求养生:即采用各种方法保养身体,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中医养生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及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方法的系统理论。第一节养生1.顺应自然——顺时摄养2.形神兼养——调摄精神。3.惜精固本——节欲固肾;调护脾胃(饮食调养)。4.综合调养——起居调养,运动锻炼。5.因人施养——因
2、人而异养生的原则和方法1.顺应自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2.形神兼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3.惜精固本—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4.综合调养—节劳逸、薄滋味、避风寒。5.因人施养—充分考虑个体的体质特点。“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中兴论》养生的原则养生的方法1.顺时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持之以恒避免雾露滋阴潜阳早睡晚起心志安静阳气闭藏万物收藏冬静功为主滋阴润燥早睡早起乐观安宁阳气始敛万物收敛秋早晚运动清淡爽口晚睡早起神清气和快乐欢畅阳
3、盛于外万物茂盛夏轻柔舒缓辛甘微温晚睡早起心胸开阔乐观愉快阳气升发万物始生春运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物候特点季节2.调摄精神调摄精神,是指采用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保持心理平衡,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增强心理适应和调控能力。(1)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2)抑制外界刺激的侵入。(3)节制情绪以防过极。(4)化解不良情绪。养生的方法A型:“急躁好胜型”,爱冲动,好发脾气,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可通过体育锻陈、音乐治疗、定期强制性休假等方式,达到放松宣泄的目的。B型:“安于现状型”,较没有主见和上进心,往往健康状况良好。C型:“忍气吞声型”,过度压抑悲伤、愤怒、苦闷情绪,易给癌
4、症可乘之机(3倍)。这类人群应学会自得失乐,及时发泄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D型:“孤僻型”,沉默寡言,消极忧伤,易患心脏病和肿瘤。应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和爱心,培养兴趣爱好,改变独处习惯,学会向他人倾诉。——中国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杨菊贤性格类型与疾病3.起居调养(1)起居有常: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作息规律以满足生理需要。(2)劳逸有度: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做到节房劳以养精,节心劳以养神,节形劳以养气,则精足气充神旺,自能尽终其天年。养生的方法4.饮食调养(1)注意饮食卫生。(2)提倡饮食有节。(3)合理搭配,平衡膳食。(4)三因调食:因时、因地、
5、因人以调节饮食。养生的方法5.运动锻炼:首先要掌握锻炼的要领。其二是运动量要适度。要做到“形劳而不倦”。其三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养生的方法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保养正气外避邪气预防第二节治则治则与治法治则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确定的治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所制定针对疾病或证候的具体方法。如:扶正与益气、养血、滋阴、温阳。治疗观治病求本既病防变知常达变因势利导以平为期综合防治(一)正治反治1.正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均逆着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又称逆治。(正-常规)热者寒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正治2.反治反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
6、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又称从治。(反-反常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真寒假热证反治真热假寒证真虚假实证塞因塞用:也称“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虚性病证的治法。适应症: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闭经。脾虚运化无力,出现的脘腹胀满。阴液不足、或气虚而致的便秘。肾阳虚衰引起的小便不利通因通用:也称“以通治通”,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实性病证的治法。适应症:燥热内结,泄利粪水的“热结旁流”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湿热蕴结大肠之下痢。宿食阻滞肠胃,所致腹痛、肠鸣、泄泻。(二)三因制宜1.因时制
7、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六元正纪大论》2.因地制宜:《素问·异法方宜论》3.因人制宜:少不宜补,老不宜攻。妇女有经、带、胎、产。(三)早治防变1.早期诊治:定期体检;医生技术水平。如中风先兆症、肿瘤、疫疠。2.截断病传: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包括:祛邪截传,扶正截断。(四)标本缓急表与本的划分。总原则:先保命,后治病。急则治其标:喘促、高热、剧痛、出血、心痛、昏厥、二便不通等症(即对症治疗)。缓则治其本:肾虚腰痛,外感头痛。标本兼治:脾虚失运,导致食滞。(五)扶正祛邪扶正:扶助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