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意识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意识

ID:3919051

大小:182.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5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意识_第1页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意识_第2页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意识_第3页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意识_第4页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0卷第2期湖南工程学院学报Vo1.20.No.22010年6月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June2010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死亡意识郑国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湖南长沙410205)摘要:死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世纪中国文学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生死场!。生死场!的形成受到社会时代、文化哲学以及作家个性心理的影响。多角度的探讨生死场!中文学对死亡的艺术表现规律,为审视

2、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视角。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生死场;死亡主题;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81(2010)02-0047-05[4]毛!。我们重视生的价值,但也应重视死的价值。一关于死亡人生观其实就是人死观。个体生命是老死于户牖之下!,还是为人类的共同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死亡,一个沉重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生命的已!,体现出个体生命的人格追求和精神趋向。大悲恸、大灾难。面对死亡,一切动物都会本能地产生恐惧和痛苦。于是,人们乞求长生不老。而不二20世纪中国文学的生死场!老!只是一个美好

3、的祈祷,因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受新陈代谢规律的支配。花谢草枯,生老病死不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充满着希可抗拒。死亡于是又被蒙上了层层宗教迷雾。如我望与生机的中国。中华民族一方面承受着外敌的侵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便是以修炼长生久入和凌辱;另一方面又继承着或新生着许多的劣视!为目的的宗教。从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把因根性!。贯穿于20世纪的令无数志士仁人苦思冥果轮回!的思想带入中国的思想界,认为人必须通想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个重大问题便是中华民过禁欲主义的刻苦修行,在思想中达到涅槃!境族向何处去?20世纪中国文学始终积极地甚至以界,才

4、能获得生命的永生。基督教则告诉我们,人死主持者!的身份参与这一重大问题的探讨。即使后都要受到上帝的终级审判。先前行善者,死后灵在20世纪90年代,问题的答案已经明朗,然而解答魂就会上天堂,永享极乐;生前作恶者,死后灵魂就的过程仍在探索。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多元,思会被上帝罚入地狱永远地受苦。依斯兰教也说,到想的开放,使中国的知识分子面临多种价值选择,并了世界的末日,一切都会复活,接受真主的审判。然在多元选择中产生困惑。因此,知识分子对这一问而,蒙在死神!头上的道道宗教迷雾,从一开始便题的讨论仍然是积极的热烈的。受到来自哲学、医学方面的怀疑和批判

5、。如东汉的由于20世纪的多灾多难,许多作家在艺术地表王充便指出,人生血脉竭,竭而精气灭∀∀何用为现民族、国家、个体的命运时便始终贯注着一种生死[1]鬼?!彻底否定了灵魂不死的宗教幻想。恩格斯意识,始终进行着关于民族、家国、个体的生与死!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指出,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问题的思考,并艺术地表现着他们独特的思考。这解体,除了组成有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什么东西也些对生死意识的思考和表现,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2]没留下!。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存在生死场!。在这一[3]生就意味着死!不可假设还有来生。但是,生死场!中,核心是民族、家国、个体

6、的命运,而场生死有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强!是对于死的挣扎!。生死场!中,排列着20世收稿日期:2009-12-23作者简介:郑国友(1974-),男,湖南浏阳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48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纪民族、家国多灾多难而又奋起猛进的历史图景以当地习以为常的人的生命的葬送如实地写出来。民及个体命运或惨痛、感伤,或悲壮、激昂的人生图景。众的这种麻木、冷漠、自私的习惯死亡!,是中国封20世纪又是一个思想多元、文化派别林立的时建文化中曾长期被统治阶级宣扬的命运!观念盘

7、代。一方面传统的文化哲学思想所形成的思维定势踞于民众心理,而形成的对死亡的漠然、认命!的仍作用于知识分子;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哲学思想又死亡意识思维定势的反映。当到20世纪90年代被先进知识分子大量地翻译和引进。表现在文学思时,我们看到,一大批作家,特别是余华、苏童、刘震潮上,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唯云、刘恒等都开始不约而同地面对死亡的写作。在美主义、印象主义、心理分析派、意识派以及后现代他们的笔下,更多地对死亡作抽象的思考,一切都失主义等思潮先后涌入。这些思潮,被作家有选择地去价值和意义的世事如烟!的死亡意识和西方现加以试用和运

8、用到文学创作中,由此影响作家在表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密切相关。世纪初批判麻木、冷现死亡主题时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式的选择,从而漠、自私的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