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评课稿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15.大禹治水评课稿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大禹一心为了治水造福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精神后来代代相传。纵观周老师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方面值得学习:1、教学环节串联趣味多。低段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认知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周老师的教学环节中加入了广受学生喜欢的大雄和多来A梦,带着孩子一起穿越时光机。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呈现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感觉是带着孩子们一起边学边玩,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同时也不失整体性。2、生字教学多样化,扎实有效。本文的生字认读存
2、在一定的难读,如果全盘罗列出来,学生很难去接受。周老师巧妙得列出第一组“鲧”和“禹”两个字,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关系(父子关系),顺势介绍有关大禹的相关资料。第二组的词语主要是动宾结构“驱赶猛兽、疏通河道、恢复生产和伤害百姓”等四个词语。抓住其中的“驱”字,先让学生去猜一猜它的字面意思,再课件出示“查字典”的方法。间接地去告诉学生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仅可以自己猜一猜,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周老师的识字教学是符合低段孩子的特点,一步步循循善诱,先扶着学生带拼音去认读生字,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猜字义,最后再总结其他一些有
3、效的识字方法。3、读中想象,重视情感体验。周老师重点围绕第三自然段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展开充分的阅读情感体验。整个环节抓住一连串的有关数字的关键词,先让学生自己去填一填,读一读,质疑: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再播放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视频,视频中大禹的孩子刚刚呱呱坠地,但是大禹还是没有进去看一眼,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治水要紧。”有的学生说:“一心为了百姓。”让学生适时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与人物进行灵魂的对话。周老师步步为营,继续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让学生一
4、下子拉近了与大禹之间的距离,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上得到了升华,大禹那心系百姓,一心治水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简而言之,周老师的课堂充满和谐、轻松的氛围。学生也成为了学习真正的主人。同时我也收获满满。16.朱德的扁担评课稿12月12日,我来到坟台中心校感受了一场视听盛宴,让我感悟颇多,下面我将对陶晓云老师所执教的《朱德的扁担》进行评课,《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所反映的那段历史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陶老师在上课伊始首先出示了扁担的图片,形象直观地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再及时提出扁担有什么用?让学生自由发言。陶老师扎
5、扎实实地把好识字读文的第一关一读音关,引导孩子们读好课题中的“担”字,强调在这里读轻声,并给它组词,接着以活动单导学模式串起下面的教学,指导孩子们读准字音,读好词语,教给孩子们识字方法,加一加,减-减,换-换,运用集中识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真真切切做到了训练无痕,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她加入了古代造字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兴致很高,也感受到中华文字的乐趣。这节课,陶老师面向全体,有效地践行了新课标的理念,找准教学难点,化难为易;吃准了年段要求,达成目标,瞄准了训练重点,教有成效。对于陶老师所授本课,我略提一些不成熟的见
6、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一二年级注重字词教学,初步学会说一些简单通顺的话语,进入中年级阶段,才初步具有概括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而本课陶老师三次提出问题"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由于二年级不具有归纳概括的能力,所以从始至终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必须符合各年龄段小学生认知和语感能力,二年级若想让孩子说出文章大意,我建议可以用填空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感知文章主要内容。17.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今天听了张海静老师的一堂《难忘的泼水节》,受益非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
7、大家共同探讨。一、第一印象一堂课听下来,被张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学生们超强的综合能力所折服,张老师虽然年纪轻轻,但无论是她流利的普通话,还是工整、精练的板书,或者从容、淡定的教态,都看得出来张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高的好老师;而她的学生给我的印象就是有较强的课堂表现能力,能积极的思考,善于表达,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师生长期磨合的结果,这样的课堂氛围真令人羡慕。二、教学目标明确。整堂课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快乐,理解人民对周总理的爱”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而课堂中
8、张老师既抓住了语文“双基”的教学,从字到词到篇,如剥笋般层层解读课文,同时又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她让学生大胆地说、议、演,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三、教学理念新颖。张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