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的语文下册(RJ)--2.精品教案 17.《孟子》两课时

九年级的语文下册(RJ)--2.精品教案 17.《孟子》两课时

ID:39134604

大小:9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九年级的语文下册(RJ)--2.精品教案 17.《孟子》两课时_第1页
九年级的语文下册(RJ)--2.精品教案 17.《孟子》两课时_第2页
九年级的语文下册(RJ)--2.精品教案 17.《孟子》两课时_第3页
九年级的语文下册(RJ)--2.精品教案 17.《孟子》两课时_第4页
九年级的语文下册(RJ)--2.精品教案 17.《孟子》两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的语文下册(RJ)--2.精品教案 17.《孟子》两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7 《孟子》两章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和《孟子》;理解重点词语,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重点)3.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说理方法。(重点)4.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成语吧!这个成语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成语吗?对,是拔苗助长,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吗?这个成语出自《孟子》一书。其实,有

2、很多我们常见的成语,如成仁取义、出尔反尔、始作俑者等等,都来自这本书,那这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关于“仁政”思想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孟子的“魅力”何在。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并尊称其为“亚圣”。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3、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2.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到)亲戚畔之(古义: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3)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3.朗读课文,然后背诵课文。三、合作探究(一)了解文章大意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

4、旨大意。明确: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是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明确: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

5、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三)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人和的实质是什么?明确:实施仁政,以仁政治理国家。2.本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明确:本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

6、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3.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明确:(1)以国家外交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四、板书设计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证战例一(攻方失利)战例二(守方失利)总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深化中心论点)五、教学反思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最先考虑的是让学生对孟子其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然

7、后再从字音、词义、句意等角度帮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最后再从论点、论证等角度入手深度剖析课文,真正做到了循序渐进。不足之处: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匆匆忙忙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文言文翻译这个重要的环节有所疏忽,讲解不够细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管是句子的翻译,还是内容的理解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重点句子的翻译,教师应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而我在这方面没有做好,下次教学会注意。第二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8、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重点)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重难点)3.正确认识课文所反映的道理,积极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至意识到危险来临时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应敏锐,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应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有一句名言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