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03320
大小:17.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赏析课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6年清丰县中小学优质课评选初中语文教学预案XXXX学科教学预案题目:5、伤仲永单位:高堡乡中心校姓名:李汉举【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理解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学习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句子中所说的人物是谁?1、未若柳絮因风起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光生七岁,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
2、迸,儿得活。3、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宋史》卷327页后天接收了良好的教育,读遍诸子百家之文,达到了较高的文学造诣。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二、朗读课文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1、读准字音易读错的字: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1、读出停顿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停顿是为了保持词
3、语和短语的完整性)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根据语义的停顿)2、朗读文章除了字音、节奏,还应该注意什?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何以见得?*归纳朗读时应该注意的点:读准字音,找准停顿,读出语气。4、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诵读。四、积累字词、疏通文意疏通文意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交流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译文小组合作: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字词句等问题,疏通文意。若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帮助。学生讨论,提出疑难之处,学生译文。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一词多义2、一词多
4、义。之于3、词类活用。①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哭着)②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③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④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⑤父利其然(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4、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之贤也。(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五、研读赏析1.题目中的“伤”字是什么
5、意思?因何而伤?2.课文写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明确: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3.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什么好处?明确: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
6、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为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4.齐读文章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1)这一段采用看何种表达方式?明确: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2)这一段“受之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明确:“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讲
7、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六、拓展延伸有的同学学习很努力,成绩却与付出不成正比,于是就认为天资才是成长的关键,学了这篇课文后,请表述一下你的看法。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七、表达训练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话题,写感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