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饮酒》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饮酒》

ID:39095781

大小:2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饮酒》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饮酒》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饮酒》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饮酒》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饮酒》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饮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岩脚中学冉孟龙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由于对现实不满,便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写情志。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当然,写

2、这类诗的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便是最具代表性的田园诗人。听闻美味,总不如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品尝陶渊明《饮酒》之美味吧!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

3、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所写,但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饮酒》组诗共20 首,本诗便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对照译文聆听诵读,注意字音及诗句的诵读节奏。 (2)学生个读,师生做适时点评。  (3)学生齐读,整体感知诗歌意境及诗人情感。  2.诗文探究、赏析。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

4、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 )心远地自偏”中“远”的对象是什么? 明确: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3)1、2两句是什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总结1、2句: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

5、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而作者却是个例外。 (4)“采菊东篱下”一句中有两个典型意象“菊”“东篱”,大家能通过回忆相关诗句来体味其中韵味吗? 明确:“东篱”:种菊花的地方,常用于田园诗中来表达诗人的志趣。 “菊”:①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相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它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傲霜斗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

6、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②伤感的象征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花在李清照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 ③斗士的象征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因见菊花在秋天独放的景象,想到要改变它的处境,让它在春天与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要为劳苦大众改变现状的思想感情。 ④花之隐

7、者也 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5)“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明

8、确:景物描写: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援引《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见此句有深意: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