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ID:39093797

大小:12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4

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大亚湾区道南小学吴小锋著名的集合论的创始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1845-1918)。自康托创立集合论以来,它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各个分支中,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础。集合思想作为现代数学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早已渗透到各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之中。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也竭力把集合思想直观地渗透到教材内容中,从而改变了教材的面貌。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集合论本身的无穷魅力,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集合论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微妙的联系,并

2、且在小学数学竞赛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小学数学课本中(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常见的集合思想及其在小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谈点浅见,主要研究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一.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我们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的全体看成一个集合。运用集合的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这样的思维观点被称为集合的观点。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这样渗透的。(1)集合概念在教学中的渗透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教材就通过直观形象的韦恩图渗透了集合的概念。在认识0~10的十一个数字中,每个数字都有一张相应的集合图,也就是告诉学生,一个集合中有几个元

3、素就用“几”来表示。如《数学》第一册表示“1”的集合图里只有一个元素(一只大象);表示4的集合图里有4个元素(4朵白云)。这就很形象地把集合中的元素与基数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教学“0”时,教材通过三个集合里分别有两个茶杯,一个茶杯、没有茶杯来说明空集这一概念。《数学》第一册的“分类”一节课中,把两个球圈在一起,还把书包、鸡、气球放在一幅图里,让学生试一试能否把同类物体圈在一起。这部分内容渗透了如何把一些同类的物体组成一个集合的思想。8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教材通过两个实物韦恩图,直观说明把4个苹果和6只熊猫玩具各

4、作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约数和倍数”一章,集合的渗透更加明显。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除了用语言叙述外,还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用集合图来表示,这徉既形象、具体,又能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渗透集合思想。如: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叫做自然数,用集合图可以表示:自然数0、1、2、3、……又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2的倍数有12,24,36,48……用集合图表示为:12的约数:12的倍数:1、2、3、4、6、1212、24、36、48……课本在教学一个数的约数的求法时,通过摆彩条和列算式帮助学生

5、理解约数的概念。在摆彩条和列出算式的基础上,用集合圈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约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见图1);在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时,教材把摆彩条列算式对照起来,也用集合圈把2的倍数表示出来,使学生初步体会2的倍数是无限的(见图2)(2)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的渗透8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一个元素对一个集合来说,不是属于就是不属于,不能有其它情形。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集合与元素之间关系的渗透是结合数的组成及分类来进行的。《数学》第二册的练习题:《数学》第九册的练习题: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数是质数,

6、哪些数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内,并用质数表检查。(3)集合间关系在教学中的渗透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概念系统的构建之中。教师应认识到,用集合韦恩图法来揭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韦恩图法能使学生清楚和直观地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三角形的分类问题,除用文字说明外,还有用集合形象地表示出来,使学生看清三角形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集合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见图3)。8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会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也都具有

7、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征,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正方形、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一串包含的关系,表示为图4。这种直观的表示方法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同时渗透了子集、真子集的含义。数学概念体系中,整除和除尽是两个含义相近的概念,学生容易混淆。一般的做法是,教师采用列表的方式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带有较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我们不妨利用韦恩图来说明整除与除尽的关系(见图5)。(4)集合运算在教学中的渗透教材结合讲解公约数、公倍数等概念,渗透了交集的思想。

8、教学“最大公约数”时,首先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通过学生操作,引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接着,教材中还用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