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ID:39076931

大小:24.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4

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_第1页
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_第2页
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写中国近代史的一种尝试——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以下简称《新陈代谢》)是陈旭麓先生晚年的一部代表作。这本书以恢弘的气势展现了在变革与守旧、开明与顽固、现代与传统种种新陈代谢中蹒跚前行的中国近代社会图景。这部作品汇集了作者1978年后十年中以对“新陈代谢”这一不同于传统近代史完全“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历史线索的深入思考和长期授课中的体悟,是公认的作者达到炉火纯青的学术境地的标志性作品。以下就从本书成书背景、本书内容及笔者读书中的些许感想对这部经典之作说一点粗浅的见解。首先是《新陈代谢》的成书背景。作者构思本书的写作是在文革结束之后不久的

2、1978年,这是一种突破传统近代史研究逐渐僵化、教条化的“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指导,以阶级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为基本线索,以一条红线,两个过程,三次革命高潮,十大历史事件为基本架构”的“毛-范近代通史体系”的尝试。正如作者在1988年发表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中所说的“这个构架积久渐趋公式化,许多近代史著作只有肥瘦的差异,很少有不同风格和个性的显现。”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正是基于这样的反思,在《新陈代谢》一书的写作中,作者以社会为观察视角,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即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作为这段历史的主要

3、线索,架构出一种新的近代史研究体系。如作者所说,“这是对自己实行民主”,是使学术拜托传统政治桎梏的努力。正是因此,本书中很多观点都超越了前人,而这背后则蕴含着作者的自觉与辛酸。与这一成书背景相应的,作者在写作中特别关注近代史发展中的社会力量,包括传统社会中的小生产者、宗族和行会组织、封建官僚、近代中国特有的买办阶级、会党、因外国经济侵略而大量出现的无业流民等等,进而细致地研究这些直接参与近代历史的独特的群体及其社会思潮与社会心理。而外国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和由此而产生的越来越强的民族震撼带来越来越快的社会新陈代谢的主题也就在其中自然而然的铺陈开来了。具体而言,作者在叙述中,特别注

4、重对社会中不同群体进行思辨的分析而不仅仅着眼于传统的政治斗争的线索。这种分析方法和线索贯穿了整部作品,也成为本书中一大的亮点。如在分析中国传统社会“代代相承,变化微渐”地长期延续的原因时,除了传统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外,作者还注意到了作为社会组织的农村的宗族和城市的封建行会对于维护等级严密的封建秩序的重要作用。基于对这些社会群体的分析,作者得出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在缓慢地螺旋式地前进着,而非传统认为的长期停滞的结论。在分析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中形成的独特的社会群体时,作者则着力突出这些社会群体在社会新陈代谢中的复杂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作用,以此来说明中国近代化本身的深刻与复杂。例如在分析

5、近代中国的买办阶级时,作者运用了辩证的分析方法,没有像原来一样一刀切地认为买办阶级是帝国主义入侵的走狗,而是具体分析了买办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作者认为,的确在买办阶级中存在着某些“持洋人自重者”,但同时也有郑观应、徐润及后来的虞洽卿等人,他们“操买办之业而握有多量的货币,而后他们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插图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作者揭示出了由于中国近代化历史特殊性而造成的“不值得尊敬的买办创办了值得尊敬的民族企业,人和事脱节了”这种看似十分别扭但确是由活生生的历史

6、造成的现象。这样的示例,在本书中俯拾皆是,因为有了这种严谨的辩证法的观点作为“治史的眼睛”,历史空间里的人物被完整的再现,有血有肉的人又回归到历史的主体地位。本书对社会的关注还突出表现在作者对重大历史事件中所产生的社会心理的深邃透彻的分析。这一点在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这两个群众运动的分析中十分突出。中国近代史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发展脉络,社会新陈代谢十分迅速,这使得中国近代社会始终存在着新旧交织、新知与愚昧并存的状况,而这种状况也必然影响到最广大的底层民众。在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中,作者就指出,其中既有小生产者的经济意识,也有民族危机所激发的抵抗精神和爱国主义,而其中则又夹杂着因文

7、化差异和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影响所导致的两种文化间的互相猜忌和四散的谣言。只有如此,才能更全面的理解义和团民在整个庚子之乱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得出更加符合历史本身的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才能在“遇有战事,竞冲头阵,联军御以洋枪,死者如风驱草,乃后队存区区之数,尚不畏死,倏乎间亦皆中弹而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一),149页和“义和团外乡之人,连夜逃遁,在京之人,改装易服,一日一夜之间,数十万团民踪迹全无,比来时尤觉迅速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庚子记事》,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