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52576
大小:4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6-24
《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6 I'm wacthing T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学知识1.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两个基本特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征。2.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集中性。3.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根据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度、新异性、运动变化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尽量避免和消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物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与知识经验。(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各种
2、分心刺激作斗争;④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保持稳定情绪、智力活动与外部操作活动结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等)(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之间的转化规律进行教学。4.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5.感觉的规律有哪些?(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规律。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高。(2)感受性的变化规律: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如暖色)(3)感受性的训练与提高规律。
3、1.知觉的规律有哪些?知觉的规律主要反映在知觉的基本特征上:(1)知觉的选择性(差异率、组合律、活动律、强度律)(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2.如何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1)目标越明确,感觉越清晰。知觉的选择性服从于感知的目的,目的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越容易被感知。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差异律、组合律和活动律等有关规律。差异律--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反差。组合律--利用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活动律--活动的对象容易引起感知。(3)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则感知将迅速完
4、善。(4)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3.如何发展与培养中小学生的观察力?(1)引导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2)作有关观察对象的知识准备。(1)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2)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整理观察资料,巩固观察结果。(3)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行观察训练,养成观察习惯。9.什么是记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认识、保持、再认或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过程。(1)识记(2)保持和遗忘。(暂时遗忘又称舌尖现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3)再认和重现。(记忆的种类:动作、形象、
5、逻辑;情景、语义;短、长、顺;陈述、程序)10.记忆的品质有哪些?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11.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1)识记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依赖:识记目的和任务,越明确具体,要求越高,识记效果越好。(2)识记对材料数量和性质的依赖:识记数量越大,用时越多;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材料;形象材料优于抽象材料。(3)识记对不同分析器的依赖:视觉占80%,听觉占10%,其他感官占10%。多种分析器运用会大大提高识记效果。(4)识记效果还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意识倾向、情绪状态以及个体特征等心理条件。(1)良好
6、的识记方法:整体识记、部分识记、综合识记。12.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1)最先忘的是无意义和无兴趣的材料。(2)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熟练的、有意义的、形象的材料保持更好,反之容易遗忘。(3)学习的程度。(过度记忆150%,记忆效果最好)(4)材料的序列效应: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1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如何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保持?)(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恰当安排复习内容(4)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5)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6)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14.如何利用记忆的规律进行教学
7、?(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参见影响识记的因素)(2)根据遗忘的规律有效组织复习。(参见如何指导学生复习)(3)提高学生的回忆效果。(联想回忆、推理回忆、暂时中断后回忆、调节心态回忆)15、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具有间接性、概括性两大特征。15、思维的品质有哪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16、思维的过程有哪些?一、分析与综合二、比较与分类三、抽象与概括四、系统化与具体化18、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
8、思维。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艺术家新作品的构思等。(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3)发展创造性想象力,并能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创造性。(4)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5)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6)组织活动并结合各科特点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