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克 云南的歌会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克 云南的歌会

ID:39045049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克 云南的歌会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克 云南的歌会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克 云南的歌会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克 云南的歌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克 云南的歌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陕西省西安市宇航中学李通道710025【设计理念】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做好的是课堂的组织管理和适当的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的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基于以上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认识,我在设计本课内容时,注意了课堂的学生活动,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依

2、据】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二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学积累,对一般的文学作品,或深或浅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认识。所以,课堂教学设计侧重于学生多

3、读、多说、多交流,老师做必要的补充、挖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理解云南歌会的形式所表现的人物美、环境美、民俗美。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之情。【教学重点】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理解云南歌会的形式所表现的人物美、环境美、民俗美。【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之情。【教学课时】二课

4、时【教学准备与设备】1、学生准备:要求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识记字词、了解作者。2、电教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师生交流、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导入配乐彩云之南展示介绍云南的资料,介绍云南民歌。伴随着资料片的介绍以及优美的歌声,与学生交流云南的相关知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

5、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也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而一个高明的民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的特别尊敬。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的《云南的歌会

6、》,具体了解云南歌会这一民风民俗。介绍自己了解的与云南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云南歌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理解云南歌会的形式所表现的人物美、环境美、民俗美。3、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在意蕴。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之情。认真了解明确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预 习 检 查1.题解及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

7、引下只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引起人们的注目。《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遇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

8、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同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2、字词预习情况学生:积极展示自学成果,互相交流丰富。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作者。研习新课2.初读课文,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且思考:作者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用四字短语回答)(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通过这个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