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方能理趣_苏轼_题西林壁_中的哲理美

情深方能理趣_苏轼_题西林壁_中的哲理美

ID:3903293

大小:166.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5

情深方能理趣_苏轼_题西林壁_中的哲理美_第1页
情深方能理趣_苏轼_题西林壁_中的哲理美_第2页
情深方能理趣_苏轼_题西林壁_中的哲理美_第3页
资源描述:

《情深方能理趣_苏轼_题西林壁_中的哲理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名作语文讲堂欣赏!情深方能理趣———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哲理美"李建东!华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政治与仕途上失意,而在文学与艺术上生的审美效应并不相同。苏诗体现出来的哲理成为旷古绝代之才的苏东坡,其诗、其词,不美,应该是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形态。仅在表达方式,就是在表达内容上,也各有很《题西林壁》中的哲理意蕴,何以具有审大的不同。特别是他的一些哲理短诗,并不以美特性;通常的看法大体上有两点:其一,它讲述深刻的道理为玄机,而是在轻柔与形象的是通过庐山的形象来说理的;其二,它注入了描述当中,寄寓一种带有禅意的哲理和顿悟人作者的真情实

2、感。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生的况味,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便是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它所涉及的,实际上是形象和代表。阅读本诗,我们会体味到一种深沉、隽情感的审美特性,而忽略了对于作品哲理意蕴永的哲理意蕴,沉浸在情感和思辨相交织的境自身特点的发掘,因此未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界中,这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一位作家另外,它对于形象、情感同哲理意蕴的内在统说:“我认为最好的文学都具有思辨性。”姑一关系,也没有阐释清楚。甚至容易导致这样不论此话是否失之绝对,但它确实接触到了文一种误解,即二者在诗中似乎是机械的拼合。学魅力的一个新的层面,而且是更深的层

3、面。《题西林壁》以及不少同类作品的哲理意蕴,这里不妨把《题西林壁》同李白的《望庐山瀑有其自身的内涵特点。具体来说,它具有表层布》作一比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含义和深层喻义二重性。前者比较直露,偏于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说理;后者隐曲含蓄,蕴含着丰厚深沉的生理天。”而苏轼的《题西林壁》描绘的也是庐和心理内容,更富有审美旨趣和情感意味。山,但体现的则是另一种风格:叶嘉莹教授在一则随笔中,就如何看待和分析作品,提出了一个颇有见地的看法,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作者除了在作品中所写的外表情事以不识庐山真面目

4、,只缘身在此山中。外,更可能还于不自觉中流露有自己某种心灵感情的本质。”他主张读者“不仅要明白作品李白诗通过奇崛瑰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所写的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题,还更可贵在能掌8飞动的想象和对祖国秀美河山的赞叹;苏轼诗握作品中流露的作者隐意识中的某种心灵和感-:3$在“物”“我”关系之中,通过抒写庐山千姿情的本质,从而自其中得到一种感发”。-9-1.02#百态、变幻莫测的情状,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循着这一思路,我们似可对《题西林壁》87361真谛的某种审视和思考。李诗是感情的迸涌,做些深入分析。对于《题西林壁》的哲理内"5343苏诗是“妙理

5、”的探求。后者充溢了哲理情涵,有人认为,它说明了“局外人有时会比局2001/-.,味,古人称之为“理趣”,确是极好的概括。中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这种解说当然,!它们同是艺术佳品,但其审美指向以及由此产不差,但指出的仅仅是其表层含义。该诗那历+*()!"!"#$%&%’’(名作语文讲堂欣赏久不衰的魅力主要并不由此产生,因为“当局的。”这一评价既揭示了苏轼的创作特色,又者迷”这样的概念道理,尽管是生活经验的正指出他审美意识的内容深度和心理趋向。应该确总结,却只具有理论说服力。我们不能简单说,《题西林壁》中所暗喻和象征的人生复杂地把《题

6、西林壁》看做是某一道理的图解。它感,显然构成了诗人上述心理趋向的一个侧的艺术感染力植根于诗歌整体形象所潜隐的深面。就这首诗的创作而言,诗人恐怕是在这种层喻义之中。隐秘心理的驱动下,才于视点的转移中观察和《题西林壁》的前两句是具体景物描绘。描绘庐山峰岭丘壑的变幻莫测,从而曲折传达兀立静止的庐山,到了作者笔下,次第呈现出了自己对于摹写人生状态的深刻感悟。不同方位面貌的差异,具备了移转变化、复杂《题西林壁》的后两句转而成为作者发议难测的特征。这是一种主观动态化的构图,它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仅直接表现了诗人身临庐山的外在观

7、察感确实带有哲学格言精警的说理性,这也是至今受,更为重要的是,还间接折射出作者在长期人们还经常引用它的原因。但就“解诗”而生活中形成的内在深层心理体验。从具体描绘言,又不能把它孤立起来,仅从字面说理的角看,庐山那“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的形度去理解它。由于它已经融化在形象之中,成貌,那“远近高低”、参差错落的情状,在意为诗歌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便失去了单识导向上,与作者对于人生世事难以窥其真相纯说理的独立性,而获得了审美性能的“新的潜在感受,发生了暗合与沟通。苏轼的这种质”。克罗齐说过:“放在悲喜剧人物口中的心理体验,固然受到他升沉

8、无定的仕途坎坷经哲学格言并不在那里显出概念的功用,而是在历的触发,但又超出了他具体政治生活体验的那里显出描写人物特性的功用。”我们可以从拘囿,而在很大范围和程度上升腾为“人类共这一看法中得到启发,着重于从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