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

ID:39029619

大小:2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木兰诗》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2016年3月22日章节第二单元课题《木兰诗》课型讲授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教师程冉学情分析(应侧重知识与能力的分析):1、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2、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文言文学习方法,加强文言文朗读训练,培养喜爱朗读文言文习惯。3、七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理解有一定难度,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培养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习惯。该首诗是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美丽故事,学生学习起来应该很感兴趣。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部分字词的音义等。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方法:1、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2、情境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3、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吗?这里面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巾帼哦。生1:穆桂英,我听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生2:梁红玉,她击鼓退金兵。生3:秦良玉,她坚持抗清,镇守山海关。师PPT展示:①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②穆桂英: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木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

4、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③樊梨花:“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④梁红玉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在与金兵的战争中,她击鼓帮助丈夫韩世忠,最后击退了金兵。总结:大家说的不错,今天我们就

5、来学习一位奇女子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一、简介:“乐府诗”及“乐府”《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学生在听中指出应注意的字音。2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唧唧(  )

6、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溅溅( )胡骑( )啾啾( )朔气()金柝( )十二转( )百千强( )扶将(  )阿姊( )霍霍( )旧时裳( )理云鬓( )四、朗读第一段:语调轻,语速缓,表现木兰忧心忡忡。第二段:前两句问者急切,答者沉稳。下一句语速逐渐加快,语调逐渐加高。最后一句由沉思到下定决心,读出坚定的意味。第三段:第一句加快节奏,既紧张又有序。后几句前轻后重,表现对亲人的眷念。第四段:急促高亢,体现战场的悲凉雄壮。第五段:节奏稍快,读出热烈的气氛。最后一句读出木兰归心似箭的急

7、切心理。第六段:木兰回乡后的活泼欢快的气氛第七段:以兔喻人,表现对木兰的赞美,要慢读,读出余韵,让人回味。五、解释字词义,概括大意。1、分段朗读,读完一段翻译句子,概括大意。第一段至第七段:木兰停机叹息、替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辞官还乡、会见亲人、讴歌英雄。2、概括人物形象特征。(找出句子,然后说明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六、教师小结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课后反思:本节课整点在于正音,朗读。学生自己在下面读的很不错,然而当让他们主动起来展示时,就

8、有些扭扭捏捏的不敢起来,是课堂陷入一种沉闷氛围,究其原因其实不怪学生不主动,还是我们平时教学上训练的不够,尤其是朗读的训练上比较的缺失,没有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所以才使学生不敢站起来朗读。这启示我自己今后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形式而已。总之,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有些细节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