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10494
大小:2.63 MB
页数:133页
时间:2019-06-23
《g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复习总结核心考点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2.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3.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4.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5、系统优化方法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外部联系:横向和纵向)联系普遍性表现有人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想一想这种说法对吗?构成联系的两
3、个事物必须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事物的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思考探究一总结:联系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二、联系具有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方法论:(1)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
4、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人类实践的产物,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原因有人说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想一想这种说法对吗?1、从产生过程来看,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在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具有客观性。2、从结果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思考探究二小结:二、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内容】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
5、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1)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1.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因为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这种认识: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C[课堂练习1]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
6、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D[课堂练习2]三、联系具有多样性:1、原因: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3、【方法论】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1)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2)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3)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2、表现: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A、鱼儿离不开水,瓜
7、儿离不开秧。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D、时势造英雄。E、无风不起浪。F、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下观点体现什么样的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在联系外在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如何理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比如:你作为一个人,有一个出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有父母你才能出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你才能发展,发生意外或疾病或者器官衰竭你才会死亡。如果你没有任何联系和条件,你是不可能存在于这
8、个世界上的。思考探究四【成都二诊13】【强国梦,几代人的夙愿】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但面对未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