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02191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意境延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教学用具:课件。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二、作者
2、简介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三、文学常识
3、: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四、诗歌朗读:1、.学生齐读2.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4、/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五、问题探讨:1、小令共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小令中的景物各具什么特点?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3、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心情又是如何?孤寂凄楚的心情。4、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5、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不仅写景,动静相衬,而且写人,借景言情;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五、迁移拓展,意境延伸改写小令为情景交融的散文示例: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
6、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六、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2.收集思乡的诗句附录: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