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学案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学案

ID:39002070

大小:14.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学案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学案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乙己》相关资料一.写作背景《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多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

2、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二.科举制度  1.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科举确实是在形式上为每个愿意参加科举以改变命运抑或是生活的人创造了公平应试的原则,但科举的结果是不平等的,科举不单使考中者享受种种特权并在地位上优于农工商等一切其他行业,还使得人们认可特权阶层即官僚,每一个官僚,作为个体是可被替代的,但他们以总体面目存在时却是非常稳定的。而科举以平等

3、竞争作为游戏规则,使得人民默许通过个人奋斗获得个人命运的改善而无集体凝聚力。千百年来,科举得中者毕竟是少数,但这少数人已足以使全体读书人抱有侥幸之心理,希望自己是幸运的那一个。为此,他们仰仗着“父祖的节衣缩食”“贤妻的含辛茹苦”、“头悬梁、锥刺骨”“五经常向窗前读”,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他们那儿并不是对知识的崇拜而只是对由知识转化后带来的权力、特权及物质的崇拜。他们读儒家经典,信奉的却是它能否让自己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他们把科举当作谋生手段,以求官来求福。院试:一般童生(不管年龄大小)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的为“生员”,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

4、才。乡试: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jiè)元”,二至十名称“亚元”。会试:乡试后第二年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参加者是贡士,考中称“进士”。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孔乙己》学案一.给下列画线字注音阔绰()羼水()蘸酒()打折腿()门槛()咸亨()荤菜()唠叨()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孔乙己的个人档案孔乙己档案姓名出生年月特长学历谋生方式主要优点语言特点外貌穿着生活经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