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98756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鼎湖山听泉》教案设计兴化市临城中心校初中部耿冬梅教学目标:1、 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2、 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本单元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而《鼎湖山听泉》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为此教学本文时把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采用“诵读•品析”式教学,最终实现
2、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丰厚积累的双丰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组织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一诗,提问:这首诗是从哪个感官角度来写的?从诗题上哪个字就知道?(视觉 —— “望”)明确:通常写景以目赏为主,听觉则处于次要的地位,然而谢大光在赏泉时却来个颠倒,主要从听觉来写,让人们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显得空灵多姿。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鼎湖山,一起去聆听鼎湖山美妙的泉声吧。(与常规的写景角度进行比较,从而看出本文写景角度的独特,并由“望”导入“听”)二、整体感知:1、读游记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览,一起分享旅游的感受,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本和谢大光一起
3、走进鼎湖山。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找出文中四次听泉的有关语句,并完成下表: 时段 泉声特点 产生的联想第一次 近黄昏、过了寒翠桥 第二次 进山后 第三次 补山亭 第四次 入夜、寺旁客房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后,进行圈点勾画,交流评价。(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想以“听”字为抓手,通过找出四次听泉的地点、泉声的特点和产生的感受来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进而理清全文的思路。)三、品味精彩段落 感悟人生哲理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学生交流回答::借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
4、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2、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又是如何来描写泉声的?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学生交流回答: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把泉水形象化,他运用的法宝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分析:小溪,涧水,细流,飞瀑,水源不同,发出的声响也不同,作者敏锐地把握住了它们之间的不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他的生花妙笔将泉水展现在我们面前。(板书)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柔曼的提琴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清脆的弹拨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厚重的倍司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雄
5、浑的铜管3、赏析精彩语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有感情地读,然后告诉大家你选择这一部分的原因。学生自主活动,选读课文内容。老师应强调,要边读边说。组织学生交流,学生自由发言。示例:(1)我喜欢这一段: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动。赏析:这里的“湿”字既巧妙地告诉读者鼎湖山刚沐浴过细雨,又暗点泉水“蕴育生机,滋润万木”之意。(2)我喜欢这一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
6、听到的第一个层次。4、作者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组织学生读后先在书上做批注,后小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由四次听泉直接切入到精彩段落的研读,让学生品味时教师给出例句,引导学生从关键词、修辞、结构等不同角度来赏析写泉声的语句的精妙之处,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后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是充满生机的。)四、花样朗诵:这么美妙的泉声,这么深刻的道理,这么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鸣,请以小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来朗读第8节,朗读时可以来点花样,就叫“花样朗诵”吧,花样由各小组自己设计,比一比哪一小组的花样设计最新颖。
7、组织教学: 朗读准备:四人小小组自行设计,方式:花样朗诵请二到三个小小组朗读,其他同学评点(评点依据:花样设计是否科学、新颖,朗读是否有感情。)全班齐读(单元目标就是“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如何开展“吟哦讽诵”,要有具体的步骤,其实从整体感知时的自由朗读,到研读精彩片段时的大声朗读,到品味时的品读,吟哦讽诵是一以贯之的,在此基础上再来个“花样朗诵”,就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五、拓展:赏泉水 听泉声 留对联1、明确任务:根据课文内容请你创作一副对联来赞赞鼎湖山的泉。2、指导:老师先举一例,明确对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