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文本细读之争

《背影》文本细读之争

ID:38988848

大小:34.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3

《背影》文本细读之争_第1页
《背影》文本细读之争_第2页
《背影》文本细读之争_第3页
《背影》文本细读之争_第4页
《背影》文本细读之争_第5页
资源描述:

《《背影》文本细读之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背影》的解读之争看文本解读的界限【编者按】纵说周知,前段时间在学术界有一场轰轰烈烈的争论,关于朱自清的《背影》。北京清华附中的韩军老师做了一节《背影》的公开课,发表了很多“言论”,于是,争议之声不绝于耳,孰是孰非,未有定论。但真理愈辩愈明,通过这种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却让我们对文本解读的界限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现展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唐子江博士的这篇总结,相信对这段公案会有个了结。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对朱自清《背影》的解读发表之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首先是李华平教授抛出了重磅炸弹《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

2、——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见《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4年第10期),随后有刘永康、林润之两位先生在2014年11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发表的《回到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上来——就〈背影〉的教学与韩军老师商榷》,王家伦、张长霖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5年第2期上发表的《韩军与语文:渐行渐远》“跟进”。这期间还有一些批评韩军“新解码”的文章在各种平台发表,但影响最大还是推李华平、刘永康和王家伦三位为首的文章。为此,韩军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5年第4期发表《〈背影〉七说》对他们进行集中回

3、应,后来又将该文以《三教授七硬伤——说〈背影〉并致请李华平、刘永康、王家伦》为名发布到网络上,指名道姓对三位教授的批判文章进行激烈回应。潘璋荣随后发表《韩军“七说”何以“七错”》(原载《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5年第6期)对韩军的辩驳进行逐条的批驳。由韩军《背影》解读及教学案例引发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近两年,且暂时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这个争论有人将之称为“韩李之争”。韩军《背影》课例引发的争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文本解读;其二是课堂教学。本文就韩军对《背影》的文本解读进行辨析。一、韩军的新解码韩军对《背影》重

4、新解读最初以《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背影〉新解码》(以下简称“新解码”)之名发表在2012年第1期、第2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上。该文除“题记”外,共有五个部分。“一、汉语的一个神奇文本”。韩军在这部分概述了《背影》作10为一篇语文教材范文的“神奇”,指出“学汉语的地方,就有《背影》,它成了现代汉语的一个标本”,“还没听说,哪个国家的中小学课本中,有如此神奇的文本”。他由此推断说:“‘背影’似乎积淀到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史中了。”从中可以看到,韩军对于《背影》及其阅读史绝不陌生,对于《背影》作为

5、一个语文教育的文本其价值是有充分体认的。“二、生命之坚韧:命命勾联生生不息——被忽略87载的祖、孙”。韩军认为《背影》一文不只是写了“父亲”和“我”两个人,而是写了“祖母”、“父亲”、“我”、“我的儿子”共四个人物。韩军认为祖母和朱自清的儿子在文中“提到”就算是“写了”,并且只有把祖、孙两人纳入到解读视野中才能完整呈现作者朱自清的多重身份以及朱家的完整的生命链条。他由此得出结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父子情深’故事,这是一个‘祖、父、子、孙,又祖、父、子、孙的生命之水不息流淌、不断传递的故事’!”“三、生命之脆弱

6、:唇亡齿寒风烛残年——被忽略87载的死亡”。《背影》一文中总共写到四次流泪,传统解读认为朱自清流泪是由于感动于浓浓的父爱。韩军的解释则是:“四次洒泪,均关乎‘死亡’;或由‘死亡’引发,或让读者感受到‘死亡’的叩击。‘洒泪’背后,隐藏着‘死亡意识’,或曰‘死亡意识’推动着‘洒泪行为’。”韩军认为死亡是《背影》的“核心要素”,认为如果光看父爱而看不到“死亡”,那“肯定表面化了”。“四、生之‘背’,死之‘影’——被忽略87载的‘背’与‘影’”。韩军认为文章的标题以及文中多次提到的“背影”其实可以也应该拆分为“背”和“

7、影”去理解,“背影”概而言之是“生之‘背’”和“死之‘影’”。关于《背影》中“背”和“影”及死亡主题之间的关系,韩军概括为:“‘背的影’是生命的虚幻,‘由背到影’,是生命的过程!”“五、刹那主义:颓废的唯美——‘背影’遮蔽87载的人生观念”。韩军认为《背影》不仅用以传达作者感受到的父爱,也传递了朱自清“刹那主义”或曰“颓废的唯美主义”的人生观。为此韩军认为传统解读是不足的:“亿万读者,只看到文章中的‘背影’是‘父亲的背影’,只读到父爱,却没有读悟到,这‘背影’二字实际泄露了朱自清的‘人生观念’。”综上所述,韩军

8、对《背影》的“新解码”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其一,认为朱自清的《背影》反映的主要不是“父子深情”而是“生命脆弱”的主题;其二,认为朱自清在文章中四次流泪主要不是由于感动于父爱,而是体悟到死亡;其三,认为促使朱自清动手写《背影》10主要不是为了讴歌父爱,而是为了展现他“刹那主义”的人生观;其四,认为“背影”不仅仅是写实的朱自清亲眼所见的他父亲背部的影子,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生之背和死之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