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87778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当仁不让于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仁,不让于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三、请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教学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尊师的故事:尊师的故事,最有名、最感人的要数“程门立雪”了。《宋史•杨时传》载:有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坐着睡了,杨时便侍立一旁,没有离去。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了。杨时看到先
2、生醒了,这才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进去请教问题。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①他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潜心编纂了《诗》《书》《礼》《易》《春秋》六部著作。史称“六艺”或“六经”,这六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②他开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使我国的教育从官府垄断进入民间。③创立不少的教育理论(教学相长、循循善诱、有教无类)。④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一·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引入话题”导入。二·本节内容与重点1·明确13则章节的含义,掌握重点的实虚词。2
3、·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怎样对待弟子的?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三·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处理好重点字词。三名学生诵读13则内容。2·再读思考: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6明确:可分为三大类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与推崇---1232)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45678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与感情----910111213(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子贡眼中的孔子: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
4、可阶而升也。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颜渊眼中的孔子: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总结: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2)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1)贤哉,回也!
5、贤哉,回也!(2)吾与点也。 (3)斯人也而有斯病也!斯人也而有斯病也!(4)天丧予!天丧予! 总结: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四·重点语段解读1)重点段落:13/478/91112132)解读·思考·评析【原文】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评点】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贡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6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6、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评点】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原文】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评点】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
7、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原文】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评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原文】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评点】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原文】6·子曰:“二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