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69100
大小:4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22
《(3)运用意念治病养生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运用意念治病养生的方法现代社会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是什么?是健康。没有人会怀疑,惟拥有健康,一个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首要前提便是拥有健康。确实,人生一旦失去了健康还能拥有什么呢?即便坐拥亿万资产,如果丧失健康,英年早逝,结果也是“钱在银行,人去天堂”。古人说,体壮曰健,心怡曰康。也就是说,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谋而合的。健康是想出来的。此处的“想”,当然不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的逻辑推理,也不是无所事事时的胡思乱想,更不是祝英台想与
2、梁山伯双宿双飞的“想”。我们所说的“想”,特指调适心理状态的技巧和实践。通过对心理状态的调适,使我们拥有良好的心境,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困境,从而达致心理保健的目的。心境,顾名思义,就是心理环境。心理状态是变化多端的,要对它进行调适。我们如果想最大限度地拥有健康的心态,就要正确认识心理状态的本质和核心,而这个本质和核心就在于心境。所以说,调适心理状态,关键和重点就在于调适心境。心境是情绪的核心,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基础和依托。在心理学上,心境是指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
3、又较为持久的情绪状态。这个定义颇为费解。通俗地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心境其实就是一种情绪状态。说到情绪,每个人应该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绪,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比如,我们说,某某闹情绪,那肯定不是正面的意思。古代的养生之道,几乎涵盖了医药、饮食、宗教、民俗以及武术等各方面的养生理论,内容极其庞杂,但具体不外乎以下四点:一、顺应自然。讲求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正如《内经》上主张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称“道法自然”,就是指的要顺应自然规律。二、形神兼养。一
4、方面要注重形体养护,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三、动静结合。主张“动则生阳”,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四、审因施养。主张“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即不拘泥于一法一式,而要因时、因地、因人施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古代养生之术则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施行,内容包含以下7个方面: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其中涉及的内容以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居多。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以及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的调养。3、气养。主要是
5、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内容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等方面。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和体育健身等活动。主要是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的内容。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适应人群也比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涉及到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6、药养。以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为主要内容。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一般是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为与食品相融合。所以,中医学界常有“药膳”的说法。7、术养。利用按摩、推拿、针灸、
6、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是上述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养生方法。养生先养气——“气”是生命的本源和《易经》很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概念就是“气”。《易经》认为“气”对生命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赖气以生,气存则生,气失则亡。所以有“善养生者,必知养气。”明代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可见,“气”与养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想讲讲运用意念治病养生的方法。运用意念治病
7、养生包含两个方面,即:意守与行气。其原理和方法如下:意念治病养生原理1、意守病处——把心专注在身体上有病痛的部位,定会产生治病的效果。心怡曰康,意念是身体运行的主帅,所以,意念像王,疾病象贼,好比帝王所到之处,盗贼和宵小之徒,自然逃散。再者,门开的时候,风就地跑进来,门关起来时就平静无风,心攀缘外境,就好像开门,把心专注在病痛的部位就像关门,所以能平息机能的不顺。2、意止丹田——把心专注在丹田,可以治愈许多疾病。丹田在肚脐下面一寸到二寸半的地方(《肾首五教仪》说一寸,《摩诃止观》说二寸半)因为丹田是“气海”,把心
8、专注在丹田,气息就会调和,所以能把病治好。意守注在丹田,对于两胁痛、烦不能食、上热下冷、气喘等病特别有效。3、意住足下——把心专注在脚底,也可以治病。如果心火上升,人的身体机能就不调和。当你把心专注在脚底,上身就会觉得轻松舒适,所以说意住足下就可以治病。4、意系脐中——把心专注在肚脐,可以治肠胃病,也可以引发禅定。因为我们把心放在肚脐为界限,可以体悟“诸法无常”的道理。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