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和代悲白头翁两首诗的对比

春江花月夜和代悲白头翁两首诗的对比

ID:38926785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1

春江花月夜和代悲白头翁两首诗的对比_第1页
春江花月夜和代悲白头翁两首诗的对比_第2页
春江花月夜和代悲白头翁两首诗的对比_第3页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和代悲白头翁两首诗的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赏《春江花月夜》与《代悲白头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高中时第一次吟诵《春江花月夜》的全篇,我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虽然她不是必背篇目,但我仍然经常拿出来诵读。《代悲白头翁》虽是第一次接触,但给我的感触也很深。两首诗都以时间为主线,通过今夕对比,来表达人生的悲欢,但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所要传达的思想和表

2、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且各有千秋。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在开篇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面。围绕着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诗人带着我们走入了那幅梦幻般的美景中。春天的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与潮水共同升起。月光照耀在水面上,滟滟地随着江波跳跃到远方。江水温柔地绕着芳丛,月光下,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有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悬挂在空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

3、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首八句写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静谧之下,同时也泛动着盈盈的活力。在《代悲白头翁》中,也是同样的以景起兴。“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洛阳城东得暮春景色。繁华的洛阳城到处都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但两者描绘的场景是不同的,氛围基调不同,触发感叹的事物也不同。《春江花月夜》的氛围是静谧的,也是壮阔的,置身在那样触及心灵的清明澄彻的美景中,仿佛使人进

4、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人的身心都处于无限空灵的状态,仿佛与自然融合在了一起,这就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中,触发诗人感叹的,是澄澈的空中那皎皎的一轮孤月。而《代悲白头翁》的环境是热闹的、动感的,但在热闹中夹着丝丝暮春花落的寂寥。“洛阳女儿好颜色”,面对着漫天飞舞的落花才生出了那许多的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的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落花,逝去的是花的颜色,还是青春的红颜?今年赏花的是青春的我,明年赏花的又会是谁呢

5、?花落了,还会再开,人老了,青春还会重来么?所叹的,是春光的流逝,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悲凉。《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我们无从知晓。月亮亘古不变一直在那,他经历了什么,遇见过谁,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短暂的生命似乎都不足为道。但在如此美妙的景色中,空有悲情岂不太煞风景!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但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类的存在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也算是诗人从这

6、清灵的景色中感悟到的豁达与欣慰吧!因此,《春江花月夜》较之《代悲白头翁》,就更多了一份豁达乐观和清新之感。但《代悲白头翁》中也毫不逊色。“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松柏已被砍伐干枯成了柴薪,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这两个比喻,形象地展示了世事变化的必然性。物是人非,“古人”早已“无复洛城东”,而“今人”还在“落花风”中叹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宇宙永恒,而青春易老,人生易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

7、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这十句诗,概括叙述了白头翁一生的经历。白头老翁曾经也是一伟翩翩美少年,那时的他也是锦衣玉食,常常和公子王孙们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然而,当他一旦生病衰老,就再无人理睬,三春行乐也不再是他所能拥有的生活。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

8、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生活的眷恋、向往,也传达了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