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

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

ID:38922564

大小:230.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1

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_第1页
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_第2页
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_第3页
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Vol.4No.4第4卷第4期JournalofEducation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Jul.,2005X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苏 静(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5)摘 要:知识论课程观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经验”论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论课程观和“经验”论课程观的困惑而提出的。主体间性课程是主体间性交往的经验。

2、交往是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理解是主体间性课程的基础,对话是主体间性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培养完整、自由的人是主体间性课程的目标。关键词:主体间性课程;交往;理解;对话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124(2005)0420035204离了,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一   是控制与被控制、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教师因为占课程问题是教育上的一个永恒课题,因为任何教育活动有知识而在课程中处于控制地位,而学生因为不占有或占有都涉及“教什么”的问题。然而,课程又是一个适用广泛

3、而又较少知识而处于被控制地位。雅斯贝尔斯说过,控制是针对具有多义性的术语。对课程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自然和人而言的,其方法是主客体在完全疏离的情况下,将见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也会有(我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并以被控制者个性泯灭为代[1]很大差异。每一种对课程的理解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在知识本位的课程观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扼价值取向,隐含着人们对教育的某种信念。在中西方教育史杀掉了,学生的生命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被教师整齐划一上,主要存在着两大课程观:了。知识的控制变成了教师对学生的约束而使教育

4、的爱落1.知识论课程观空了。知识论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同样,课程评价也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课程就等同于知识。这种对课程的理解在人类历史上由来非学生的精神发展。而且这些知识又是外在于人的,是与学已久。如我国古代学校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欧洲生的生活经验相割裂的,因此,知识不能进入学生的精神世中世纪也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七界。学生学习知识也仅仅是为了占有知识,是为了得到好的艺。这种课程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分数,找到好的工作,或者为了博得教师或家长的好评等等

5、。系,因此,课程往往表现为教学科目。这种对课程的理解虽这正如杜威所说“学生一词:,几乎是指直接吸收知识而不从然有利于保存和积累社会文化,保证社会的发展,但它忽视事有效经验的人。在学校里,学生往往过分被人看作是求取了学习者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知识的理论的旁观者,他们通过直接的智慧力量占有知[2]师生互动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维度。识。”因此,知识论课程培养出的都是占有性的个人。雅斯在这种课程观下,知识是课程的中心。教师与学生都围贝尔斯也曾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1]绕着知识转。教师与学生之

6、间只是知识的授受关系,而人性认识的堆积。”爱因斯坦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只交给:中人与人的温情关系却不见了。教师与学生都生活在一个人一种专门的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冷冰冰的知识世界中,而真正的生活世界却被遗忘了。知识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格,最要像一堵围墙横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灵被隔紧的是要借着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X收稿日期:2005203215作者简介:苏 静(19742),女,河南安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35感觉。”发展也就难免流于虚妄。2.“经验”论①课程

7、观二   知识论课程观由于过于强调知识而忽视了人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批评。也正是基于对知识本位的批判,19世纪末1.教育是一种主体间性交往活动以来课程观开始由知识论转向“经验”论,课程的重点也从教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课程研究范式也材转向个人。正在由课程开发转向课程理解,而目前实践领域的课程中仍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就指出“教育就是:然普遍存在着集群主体性与孤立主体性的误区,如学生主体[2]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教育就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了性的缺失或不合理张扬,教师与文本主体的缺失等等,主客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这里的

8、“经验”是指学生的学习经验。二元对立的科学研究范式仍然在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了些什果传统的课程观不发生转变,新课程改革就难以真正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