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pdf

ID:57746440

大小:903.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pdf_第1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pdf_第2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pdf_第3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7月中国建设教育July20112011第4卷第年第7~87~8期期ChinaConstructionEducationVol.4中国建设教育,No.7~8·学校管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张法成(湖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 要]本文论述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继承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现代修正,由单极主体性走向交互主体性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主体间性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交往理论、科学发展观、教育及德育理论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提供了

2、理论基础。[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理论基础[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4-9723(2011)04-0053-04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着重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来,个人总是在一定的交往中生存和发展自身。教育,它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教育者的客交往既是个人活动的前提又是个人由片面发展走体地位。相互间为主客体关系。现在的则着重于向全面发展所扬弃的环节。没有交往,就没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既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生产;没有社会关系的扬弃就没有发展、没有历[1]位,也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双方都可以既史。”是主体

3、,又是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由于受到“对象实践观”的影响,长久以向就是指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一直被理解为政治教育转向,它是西方现代哲学在当代思想政“主体—客体”关系。马克思交往理论及“交往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对该理论的研究,将进一实践观”为我们解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思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提供了一种新视界。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也有利于思想政治纵观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学科的整体建设。间性转向做出的突出贡献有三个方面。一

4、是马克思将交往与生产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一、马克思交往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把全部社会交往建筑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这是体间性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石人类交往水平超越于动物的显著标志。物质资料交往是人们所独有的社会行为,是人的社生产本身就是对象性和交往性的统一。二是把人会关系的活化形式和动态表现。然而,交往问题类交往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精神交往是物在人类早期并不重视。自文艺复兴以来,哲学家质交往的产物。马克思指出,“思想、观念、意们主要研究主体是如何去认识客体的问题,在此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学说。然而

5、,他们却忽略了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与沟通方式的研究。马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克思十分重视交往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著作中,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2]有许多关于交往问题的精辟论述。“在马克思看产也是这样。”这里,马克思除了表明了一切收稿日期:2011-5-9作者简介:张法成(1984-),男,江苏泗阳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532011

6、年第7~8期张法成: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中国建设教育精神交往都是物质生产和交往的产物这一基本思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想之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他将“物质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活动”与“物质交往”、“精神生产”与“精神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交往”相提并论,从而进一步引申了实践的对象一种方法论。我们将这个方法论引入思想政治性与交往性相统一的原理。其次,马克思认为,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物质交往”体现在“现实生活的语言”中,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

7、展观第一要义“精神交往”则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宗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并认为二者是“交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织在一起的”。三是马克思十分重视人本身,处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处关心人,克服了传统实践观的奴役人的工具化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色彩。马克思认为,人类物质交往活动大致分为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建三个阶段:以血缘交往为主要特征的人的依赖性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交往阶段、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一切劳动与识

8、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财富的交往阶段、自由人联合体的自由个性交往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阶段。可以看出,马克思所设想的理想的交往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