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19856
大小:1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1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格尔木市民族中学祁宝莲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本文阐述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分析、研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感召力的字眼,创新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灵魂。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那么,我们的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这与教
2、师的教学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先从教师做起。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能够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这四个要素紧紧地整合起来,突破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自己也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人云亦云或书云亦云,不能照本宣科,摒弃标准答案代言人的身份,先“活”于学生。在此基础上,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学科融合,这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应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
3、提出质疑;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比如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掌握实词、虚词的一般用法,不了解句式变化、词类活用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不了解一些古代文学、文化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不要说提出什么问题,就连基本任务的学习也无法进行。可见问题意识的产生必须以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为前提。二、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师应放弃权威式的教育,以“先知先觉”或“平等中的首席官”的身份,努力
4、营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使学生敢于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课文的各种感受、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宜过早评价,也不要急忙给出完整的答案,要突出耐心和等待,最好引导学生解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和看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三、改革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问
5、题意识是很有效的。因为这类教学法一般是按照“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的思路展开的。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明确探究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假设或方案,初步分析其可行性。第二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动脑动手,搜集和处理各种材料与信息,探讨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第三阶段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思考、探究的成果,互相批判并归纳合理成果。虽然观点大相径庭,但显示了学生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追求的就不
6、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了,而是非常强调学生的主观参与,也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加强了。四、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技巧,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金钥匙。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不喜欢提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提问,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的要求等没有掌握。有时即使对某种现象产生了疑问,但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顾虑重重,就选择了沉默。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找问题或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
7、质。(一)学会从课文中寻找问题。1、围绕课题寻找疑点2、从字、词、句等方面寻找疑点3、抓住课文的重点寻找疑点4、从关键句、重点句、中心句来寻找疑点当然,除上述以外还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插图、标点符号、句式、写作方法、背景等方面去设疑、思考和解疑,还可以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究能力。(二)从答问题中学会问问题对于那些不知如何提问的学生来说,老师的提问和老师设计的问题对他们具有很大的的示范性和启发性。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提问示范,设计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兴
8、趣,且具有一定的梯度,让悬着的果子摆在“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位置,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在层层剖析中,在问题的解决中去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而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对问题的模式也有所了解,他们会模仿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地、更好地提出问题。这对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都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假如我们平时都能做好示范、引导,学生自然潜移默化,从而学会向老师和同学发问时,并在向老师和同学发问时,把学习内容引向深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