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 导学案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 导学案

ID:38918852

大小:1.46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1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 导学案_第1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 导学案_第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 导学案_第3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 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 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寄语:课题“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总课时一课时本节课时一课时教师寄语:【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模块引领学习目标(标出重难点)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重点)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难点)学习过程【教材研习·循序渐进·目标达成】学教指南自主研习15分钟家住北京的小明这个暑假想去上海旅游,你能帮助他先了解一下上海吗?1.上海所在的地理位置?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介:(1)目前,____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

2、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城市群。(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______,人口2300万,是我国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工业城市。4.上海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的作用表现再哪些方面?5.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______和_____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设情境填写合作探究5分钟出示图片,你认识下面的四幅图片吗?同学们,就让

3、我们给小明做一导游吧!介绍一下长江三角洲优美的风光:知识点一、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特色2.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从世界文化遗产、水乡风貌和文化特色来总结)想一想:小明能一同游览以上的四个地区吗?请说明理由?识图大赛拓展提升5分钟新型的生活方式: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一,回答问题:同城效益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________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作“________”。解除小明的后步之

4、忧:摆事实,讲道理。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区域城市密度最高的是()A.长江上游B.长江中游C.长江下游D.长江三角洲2.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区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长江中游地区D.渤海地区练练达标

5、检测3.有人把长江比作一条“龙”,一条经济发展的“巨龙”,那么“龙头”是()A.上海B.南京C.扬州D.苏州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以下对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B.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C.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D.它的煤炭资源丰富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温和湿润B.河湖密布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二、综合题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

6、__,D______(2)写出字母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E________,F_________。(3)写出湖泊、河流的名称。M______,N______。(4)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三大平原中的__________,位于亚热带湿润区,耕地类型是__________(水田、旱地),农作物熟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__,它濒临__________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长江入海口宽阔,便于江海联运。长江因通航里程长、运量大,素有“__________”的美称。【拓宽思维】长江三角洲地区铁矿资源、煤炭

7、资源并不丰富,但钢铁工业发达主要原因是什么?感悟反思1.知识点总结:2.我的感悟:3.我的疑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