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与制度》PPT课件

《教育原理与制度》PPT课件

ID:38897796

大小:243.50 KB

页数:125页

时间:2019-06-21

《教育原理与制度》PPT课件_第1页
《教育原理与制度》PPT课件_第2页
《教育原理与制度》PPT课件_第3页
《教育原理与制度》PPT课件_第4页
《教育原理与制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原理与制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原理與制度授課教師:高義展981023教育哲學的意義教育哲學係指以哲學的理論與方法,分析教育的現象與制度,以解決教育問題,充實教育學的理論,增進教育的發展革新,具有獨特性、邊際性、理論性、實務性、統整性、應用性、系統性的一門學科、學問以及學術系統。教育與哲學的關係依據美國哲學家杜威(J.Dewey,1859-1952)的觀點認為: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目的、內容、方法,都需要哲學的引導、依據與批判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哲學家有賴教育的實施而驗證其哲學見地的價值,並藉具體的教育設施以實現其對人生與社會的理想

2、心靈實體說主張:人的身體外尚有一個靈魂,為一個非物質的實體,一切生命、思想與動力的根源,可支配身體。代表人物: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教育理論:官能心理學派之形式訓練說,應用記憶、背誦、抽象的思考方法;理論性的與文化陶冶的通才教育較重要。人文化觀點。心靈狀態說主張:心靈並非靈魂,此心理狀態發生於經驗,經驗係由感覺、反省而合成觀念,故觀念乃是構成心靈的原子,科學化觀點。代表人物:經驗主義者休謨(心靈原子論)、赫爾巴特等(觀念聯結論)。教育目的是實質的而非形式的。教育內容:重視直觀的材料。教學方法:課程的組織與

3、提示程序唯物主義心靈說主張:除了物質之外,別無心靈的存在,我們所意識的一切心理程序,只是物質的功能。發展:唯物主義發展的登峰為行為主義承認意識的無能,甚至否認意識的存在。教育乃行為的養成歷程,即新行為代替舊行為的方式。實驗主義心靈論一方面由生物學的考察入手,把意識當做適應環境的工具,近似唯物主義。另方面承認思想有其特殊性,並沒有完全視其為機械的反射作用,其立場與唯靈(心)論相近。代表人物為杜威,強調經驗改造能力;重視社會學科與活動課程;學生中心教學法、實際活動學習法、社會參與學習法、問題解決學習法。完形派心靈論

4、由猩猩的「頓悟」實驗中了解,高等動物的行為,不只是盲目的嘗試錯誤,故頓悟已非機械行為,而是智慧的表現。代表人物:柏林學派之完形心理學者:柯勒、寇爾白等。學習即發展,不僅是神經系統的連結,或交替刺激所引發的反應。重視學習情境的統整性。學習者對學習材料作完整的學習。理性(理想、觀念)主義知識論知識是領悟宇宙真理的內在觀念,其來源主要靠理性作用。知識是主觀的、永恆的、普通的、主動攝取的,真正知識是貫通真理。著重啟發理性的文雅教育,重視傳統學科,人文學科與理論學科,重視啟發教學法,折衷學生中心與教師中心的教學法。唯實(

5、實在)主義知識論知識是發現事物本質以適應環境的經驗,其主要來源是經驗。知識是客觀、永恆的、普通的、被動攝取的、真正知識是符合真理。培養適合現代社會需求的科技人才,及科學思考獨立;重視傳統學科,自然學科與基本學科;重視科學思考教學法,及有組織、有系統的教學法;使用視聽教具;教師中心教學法。經驗主義知識論人心如白紙,一切知識皆來自於感覺及反省所得之經驗。教育目的:係提供個人適當的經驗之教育目的。教育內容:重視科學與活動課程。教育方法:重視直觀教學及感官訓練。批評主義知識論康德認為知識構成的要件有二:一為先天的形式,

6、即純粹理性範疇;二為後天的材料,即感官的經驗內容。知識的形成,經驗與範疇不可或缺,理性僅具有指導原則,而非構成原則。學習與思考並重;重視科學知識與道德價值課程;重視引發獨立思考的批評精神,兼採歸納演繹的方法。社會學派與心理學派知識論社會學派認為教育係建構個人的社會性,重視社會學科,重視社會意義的灌輸。心理學派認為教育應依兒童發展階段,擴展兒童心理能力;重視適應各發展階段之學科;依發展階段不同,配合相當之教育重點。存在主義知識論知識是實踐存在的體驗,其來源自內在的體驗。知識是主觀的、個別的、主動攝取的,真正知識是

7、實驗真理的。培養學生為創造自我負責,以主觀、個別的體驗以選擇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人生。人文學科及有關於人生意義與情感發展之教材。間接輔導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之教學法、自我參與和表達的教學法。觀念分析學派知識論觀念分析的意義以科學驗證的方式,來釐清我們日常語言或專門術語所表達的各種思想。教育的規準:價值性;認知性;自願性。赫斯特認為知識的獲得在於建構理性的心靈,知識是人類經驗的系統成果,心靈活動的展現正是知識運作的結果。懷特的必要課程包括不致力於該活動則無法理解該活動者,以及不致力於該活動仍有可能理解該活動者。認知

8、發展論與教育教育經由同化與調適,以達到平衡人格類化的認知活動,旨在促進自我實現以及達成社會適應目的。培養具有創造性,富有想像力,而有發明能力的人。瞭解知識結構的歷程,使教材的結構與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相吻合,因此採用發現式教學法、編序教學法。現象學與教育強調個體主體意識的重要性,意識內有一些基本結構,我們可以透過反省,從這些意識內的基本結構中獲得一些直接知識。不以刻板的成見面對學生,不以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