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460-2011 无公害食品 菱角生产技术规程

DB34T 1460-2011 无公害食品 菱角生产技术规程

ID:38897142

大小:154.3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1

DB34T 1460-2011 无公害食品 菱角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4T 1460-2011 无公害食品 菱角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4T 1460-2011 无公害食品 菱角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4T 1460-2011 无公害食品 菱角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4T 1460-2011 无公害食品 菱角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460-2011 无公害食品 菱角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460—2011无公害食品菱角生产技术规程pollutionfreefoodwatercaltropProductionTechniqueRegulation文稿版次选择2011-07-07发布2011-08-0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460—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颍上县郭

2、庄菱角专业合作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文娟、王玉华、陈友根、徐强、赵婷婷、张长伟、叶月。IDB34/T1460—2011无公害食品菱角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菱角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种、催芽、播种、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无公害菱角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

3、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238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NY5331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菱盘出水叶轮生,形成叶盘,称“菱盘”,每盘由40~60片叶组成,直径达30~40cm。4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应符合NY5238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或NY5331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5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肥料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NY/T496的规定执行。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等按GB4285和GB/T832

4、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6生产技术管理措施6.1土地选择1DB34/T1460—2011选择底泥深厚、淤泥层达2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5%以上、排灌方便、具有常年保持50cm~150cm的水田或鱼塘。6.2选种催芽6.2.1选种选择高产、优质、抗病、符合目前市场消费习惯的菱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果型大小均匀、无病斑、符合本品种特征、皮色较深、菱形饱满、果形端正、果皮充分硬化、充分老熟、种芽完好、无腐烂的种菱。多年生菱塘以后每年当菱盘浮出水面时去杂去劣。6.2.2催芽取出菱种冲洗,放在阴凉处保温保湿催芽(温度15℃~

5、20℃、湿度≥90%)。6.3播种4月上、中旬当水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将催芽后的菱种均匀条播,行距2.5m,株距20cm左右,每亩播种量20~25kg。6.4菱塘管理6.4.1固定菱盘直播菱塘在菱苗出水后,防止风浪冲击水草漂流到菱群内,在菱塘外围打竹(木)桩,桩间距20m~30m,露出水面约30cm,桩间拉草绳固定菱盘。6.4.2移苗补缺菱苗出现分盘时进行移苗补缺,疏掉生长较密的苗移到缺苗处。起菱苗时要轻扯轻拉,见到白根为止。移苗时用竹蒿叉住基部绳头,插入水下泥中。6.4.3疏盘在封行前摘去多余菱盘,随时清除弱小菱盘,使菱盘

6、数保持20个/㎡,培育直径30cm以上健壮菱盘。6.4.4追肥2第1次追肥在主茎菱盘形成期并出现分枝时,每667m可追施尿素10kg左右。将肥料与河泥混合,做成肥泥团施入水塘中。第2次追肥在开花结果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十0.2%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宜在傍晚进行。每隔10d~15d喷1次,连续进行2~3次。2在第2次采菱后每667m应追施三元复合肥10㎏,追肥严禁撒施,每隔2~3m抓一把肥料均匀溶入水中。6.5菱塘(田)除草菱角对除草剂敏感,应在播后及时人工清除杂草,拔除的杂草带到菱田外集中处理。7病虫害防治2DB34/T146

7、0—20117.1主要虫害菱角荧叶甲、菱紫叶蝉。7.2主要病害白绢病(俗称菱瘟)、褐斑病。7.3病虫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套使用化学防治措施的原则。7.4防治方法7.4.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栽植无病种菱,采用轮作,清洁田园,加强除草,减少病原。7.4.2物理防治秋后及时处理菱盘;于菱盘封行或开花前,可将幼虫、蛹、卵用扫帚将其扫落水中淹死。7.4.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防治病虫害。7.4.4化学防治菱角莹叶蝉、菱紫叶蝉,在发生初期用90%晶体敌百

8、虫1000倍液防治,隔5d~7d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交替施药,喷匀喷足。菱角白绢病、褐斑病,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或多菌灵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d~10d用药1次,连续2~3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