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88618
大小:3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20
《九下语文《鱼我所欲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尽信书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二、作者作品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
4、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弄清字音和停顿。读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5、 停顿及重音:(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3.齐读全文。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5.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三、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自己试着翻译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读课文二、整体感知1.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
6、“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得兼]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wu4,厌恶,与“欲”相反。[患]祸患,灾难。[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丧失(其本心人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羹儿郎g,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
7、的食品。【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人尔,助词。【蹴尔]用脚践踏着。[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u2)四斗为一钟。万钟:指很厚的俸禄。【何加](有)什么益处。[奉]奉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与:通“钦”,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以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ei4,介词。第二个“为”,wei2,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