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弦定理说课稿

余弦定理说课稿

ID:38873312

大小:1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0

余弦定理说课稿_第1页
余弦定理说课稿_第2页
余弦定理说课稿_第3页
余弦定理说课稿_第4页
余弦定理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弦定理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余弦定理》说课稿南海艺术高级中学胡辉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余弦定理”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主要内容之一,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课时安排说明参照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现实情况,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3.教学重、难点重点: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定理的

2、简单应用。难点: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余弦定理的思路。二.学情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向量基本知识和正弦定理有关内容,对于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有了较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向量方法探求余弦定理,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总体上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不强,创造力较弱,看待与分析问题不深入,知识的系统性不完善,使得学生在余弦定理推导方法的探求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发掘出余弦定理的结构特征、表现形式的数学美时,能够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本质,应用方程的思想去审视

3、,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三.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特点,确定了本节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推导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余弦定理解已知“边,角,边”和“边,边,边”两类三角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养成实事求是

4、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三.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数学课堂上首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既能展现知识的获取,又能暴露解决问题的思维。在本节教学中,我将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逐步推进,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组织学生探究、归纳、推导,引导学生逐个突破难点,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各种数学活动中掌握各种数学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2.学法分析: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5、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本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发现新的知识,把学生的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变为自觉求知的创新意识。又通过实际操作,使刚产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完善,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增强了研究探索的综合素质。四.教学过程流程师生活动学情分析与设计意图知识回顾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断方法是什么?2、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内容,主要解决哪几类问题的三角形?3、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巩固旧知

6、,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提出问实际问题武广高铁(武广客运专线)的路线规划要经过一座小山丘,就需要挖隧洞。挖隧洞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要测量出山脚的长度。而两山脚之间的距离是没有办法直接测量的,那要怎样才能知道山脚的长度呢?(用PPT投影出小山丘)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技术人员的解决办法,引起学生的疑问。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求知欲。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工程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位置A,量出A到山脚B、C的距离,再利用经纬仪测出A对山脚BC的张角,

7、最后通过计算求出山脚的长度BC。若测得AB=300m、AC=400m,张角A=则BC?(配合PPT演示)提出问题技术人员是怎么得到山脚BC的长度的呢?分析问题问题化归问题转化为在中已知AB=300m,AC=400m,A=要求BC边长的的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问题探索问:这是一个解三角形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用已学的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吗?让学生觉得已学知识已经不够用,需要新的理论依据。问题一般化更一般的,问题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和夹角求第三边的问题,即:在中已知AC=b,

8、AB=c和A,求a。帮助学生从平面几何、三角函数、向量知识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选择简洁的处理工具,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你能够有更好的具体的量化方法吗?引导学生从相关知识入手,积极讨论,选择简洁的工具。解决问题定理推导在中,设,那么,则,问题转化为已知:和与的夹角A且,求.ABcbaC即:学生对向量知识可能遗忘,注意复习;在利用数量积时,角度可能出现错误,出现不同的表示形式,让学生从错误中发现问题,巩固向量知识,明确向量工具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明确数学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