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45246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0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武镇初级中学1215教学模式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题:《穿井得一人》主备教师:倪希辅备教师:语文组全体教师备课时间:2016年11月29日使用时间:第十六周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课题《穿井得一人》授课时间第十六周主备倪希使用教师倪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吕氏春秋》的有关文学常识;理解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概括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教学重点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教学难点
2、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课件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二次备课修改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那什么是“寓言”呢?课件出示寓言解释。 2、同学们还记得自己学过的哪些寓言呢?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让大家和你一同分享?(点名回答)龟兔赛跑、农夫与蛇、守株待兔等等。3、同学们,刚才大家介绍了自己心中喜欢的寓言故事。我们的生活中都会听到过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人们都是怎么样对待这些传言的?今天我们要来共同学习一则寓言,来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板书
3、:穿井得一人) 二、学习目标出示(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三、文体知识及作品简介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教学过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是在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共同编纂而成的一部书。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四、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ɡàijí),常一人居外。及
4、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之间参照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故事情节。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出门到远处打水浇田,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播给其他人说:“丁家打井,从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询问这件事,姓丁的人
5、回答说:“(我说的是)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五、合作探究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传说的人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明确: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①说话要防止歧义。②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③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5.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事情?如果有,我们该怎样
6、对待?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六、巩固练习填空:①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寓言。②《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此书为战国末(朝代)秦相吕不韦等人编著。教学过程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轻信流言、以讹传讹的危害很大。七、课堂小结《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穿井得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挖出了一个人。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
7、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人,更不能以讹传讹。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小结并板书) 八、作业布置1、完成与本课有关优化设计内容;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使他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九、板书穿井得一人起因:丁家穿井告人:穿井得一人误传: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真相: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