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

ID:38842780

大小:26.5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0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下梁中学__七_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学习案主备人王文军复备人詹旭亚审核李凤英题目诫子书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译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重点)  2、理解志学才三者的关系,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难点)  3、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潜心学习,提高修养。(难点)独学内容一、检查预习情况1.查阅资料收集有关诸葛亮的相关知识;2.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节奏:夫()  淡泊()淫慢()  遂()险躁()穷庐()3、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勾画不理解的词句,与同学质疑解惑。学法指导

2、教师授课方案学生学习笔记【此栏必须手写】1、学生按照学案要求进行查书查资料学习,对疑难进行标记。2、小组内进行交流。3、在《导学案》书写要求规范工整。对组探究1.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那几个条件?2.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核心是什么?“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组与组进行交流学习,老师参与其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补、换、改、删。1、留。文言句子

3、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2、补。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3、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4、改。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5、删。有些文言虚语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只有某些作用,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酌情删去,

4、即不必译出。展示提升1.“対组探究”1--4题2.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3.拓展:每小组选派两人到自己的黑板前展示,一人书写一人讲解。从《诫子书》中我读出: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一位()的父亲。反思课堂检测一.识记词义:夫:君子:行:修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广才:成:淫慢:励精:险躁:治性:日:去:与:驰:遂:枯落:多不接世:穷庐:将复何及:二.翻译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朗读课文,回答问题: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四.熟读背诵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