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

ID:38836205

大小:21.4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0

《墨竹图题诗》_第1页
《墨竹图题诗》_第2页
《墨竹图题诗》_第3页
资源描述:

《《墨竹图题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再修版)范玲娟一、导入:古诗有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图题诗作为诗坛画苑的一朵绚丽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芬芳。从这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的墨梅身上,我们领略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从这深扎怪石,挺立悬崖而生机勃勃的苍松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和壮志凌云。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图题诗——(生齐读)二、观画1、先请大家欣赏一幅图,告诉老师:画的是什么?预设:竹。追问:画中竹干和竹叶有何特点?预设:竹竿细、直挺;不直(风雨过后,肯定会依旧直立);叶多师评:观察的仔细,概括的精准。2、出示图片对比。再请大家欣赏这幅图

2、,画中竹的竹干和竹叶又有何特点?预设:竹干粗,竹叶小。诗画欣赏的第三段的一二句也有介绍郑板桥画的竹子和前人画的竹子的区别。我们来读一读。追问:郑板桥画的竹子给人的感觉用两个成语来说就是——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板书)3、回到画中来,还能看到什么?预设:诗。师评:为画中竹题的诗。因此这首诗题为《墨竹图题诗》三、破题PPT出示墨竹、墨竹图题诗过渡:都说“画如其人,人如其画”,画这样一幅竹,题这样一首诗的郑燮肯定很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四、晓作者先来看一下诗画欣赏中的作者介绍,我们一起来齐读完成。(师出示PPT)。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作者的小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准备要求:

3、1、分类——诗歌、画作、书法,小故事。语言要简要。2、定性——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词语要精准。3、推荐——找最出色的点来汇报。4、交流——组长或组员(白板?口述?)师小结:大家的展示交流让我们对诗人的认识更丰满了。今天,这幅画、这首诗,又会让我们认识一个怎样的郑板桥呢?让我们走进诗歌,细细地去品。五、读诗学诗。导入:大家都知道,学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多读。首先是读顺,接着读懂,最后才能读透。(一)、读顺我们先来读顺。请大家拿出红笔,我们来看看这些字音该怎么读。好,现在请大家按要求开始读——请生范读。生评。或再次范读。师评:读的有点味道了。大家听出节奏了吗?2-2-3请大家

4、用短斜线书上标注。大家已经读了好几遍、也听了好几遍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二)、读懂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通过重点字词的串联来理解诗句的含义。1、核对并重点字词,组长抽考。2、小组合作:组长主持,合理分配任务。整理交流的意见,做好交流准备。3、师出示句意,生读。4、带着理解,练读。过渡:大家刚才都很认真,下面让我们和着音乐,带着理解,美美地读诗歌。师评:读的声情并茂了一些。(三)、读透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1、思考:这首诗中哪一句最能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预设:一枝一叶总关情追问:关谁的情?-老百姓上面哪一句能体现他关心老百姓?——疑是民间疾苦声他

5、真的听到了老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吗?——板书:虚写他是由什么想到的——萧萧声——板书:实写2、为什么“萧萧竹声”,在他心里会成为“百姓的疾苦声”?①请大家联系诗画欣赏第二段背景介绍思考。②“萧萧竹声”在他心里是老百姓在啼饥号寒些什么?师补充(ppt上呈现):诗人在任上时,水旱灾交替侵袭。斗粟值钱千百,甚至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穷苦百姓就卖儿鬻女,逃荒要饭。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饿殍遍地,弃婴哀嚎。请大家展开想象,如果你就是逃难灾民中的某一位,你或许是年老体弱、多病思乡的老人,或许是与亲人走散、食不果腹的青壮年,或许是被父母无奈卖掉的幼小儿女,见到了正在调查灾情的父母官郑板桥,你

6、会对他倾诉些什么?3、听到你们的啼饥号寒,目睹你们逃荒的惨状,作为父母官的板桥大人为此十分焦急。他是怎么做的呢?(读)4、别的官员也跟他一样,开仓赈灾放粮吗?为什么没有?预设:没有。因为大多数人做官为的是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仕途和头上的那顶乌纱帽。心中很少有老百姓。别人都不会这样做,而他会,这样的做法和行为不同于流俗,就叫做特立独行。可见他对百姓是一种怎样的情感?预设:关心、同情、担忧、体恤、爱护……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爱民如子、淡泊名利、舍己为人……5、他被罢官之后,朋友们都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你们评一评他是

7、真的糊涂吗?他认为这样做值!别人都不会为了百姓丢掉乌纱帽,但他愿意。他的这种特立独行,你们认为值得赞扬吗?因为他心里装着老百姓,他想切切实实地为他们办点实事。他就像画中的竹子一样,风来了,我不弯腰。雨来了,我不低头!即使被罢官吗,也在所不惜,表现出了“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这样的郑板桥,怎能不让我们心生赞叹与敬仰?让我们带着赞美与敬仰再次朗读——过渡:大家读的太投入了,我已经听到了诗人的心声。仿佛竹子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竹子。其实诗人就像竹子一样高标挺立、特立独行。那么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借物喻人。六、竹诗拓展与延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