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23269
大小:381.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19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高中课件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高考芜湖一中高一暑假学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查范围:高中历史必修一、二全册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满分45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下表为秦至唐末宣城地方行政建制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朝代建置名称历史沿革地方体制秦设鄣郡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公元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辖西汉郡国并行。汉设丹阳郡县十七。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公元139年分设宣城郡。制。武德三年(620年)改郡为州。唐设置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州。领县九。A.古代宣城一直以丹阳命名B.从秦至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古代地方体制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D.古代政治制度变化无常曲折反复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D.国家面临边疆危机4.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其原因不包括【】A.农民是国家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5.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材料中“引发人们经营致富高中教育 高考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指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D.闭关锁国不利于商业的发展6.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B.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C.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D.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7.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直接的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8.图中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中教育 高考10.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1.下表是民国时期(1912—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依据表中读取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民国前期1912—192013.4%一战后1921—1922-4.5%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8.7%抗战时期1937—1945-2.45%两党内战1946—1949-0.68%A.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C.国内外战事直接制约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12.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13.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以下两幅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高中教育 高考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14.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15.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A.无限的扩张性B.统治的残暴性C.极端的掠夺性D.竞争的激烈性16.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这里作者强调的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17.在今天中国的市场上,到处可见商标为“西门子”的家电和通讯产品,该公司创始人恩斯特?维尔纳?冯?西门子(ErnstWernervonSiemens,1816-1892)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A.创造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B.1876年发明电话C.1866年研制成功发电机D.1866年研制成功电动机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上述材料反映出【】①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②美国总统及其内阁要对国会负责③英国内阁成员必须联合起来集体负责④英国首相必须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议会负责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19.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20.《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高中教育 高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已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可能原因是【】A.第一国际的瓦解B.修正主义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21.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右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埋藏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为一致的政策是【】A.固守自由放任B.实行政府干预C.走法西斯道路D.发展混合经济23.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25.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高中教育 高考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C.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26.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27.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右图所示地区的途中发表了重要谈话。这次谈话阐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是【】A.如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B.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D.怎样加强执政党的建设28.“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被认可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②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③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④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②④29.2010~2011年,东欧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特别是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国的货币面临着严重压力。对于这些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对汇率的担忧使他们有强烈的意愿扩大货币互换规模。12月31日,白俄罗斯因金融危机向某国际组织寻求援助,达成25亿美元紧急贷款的协议;此外,白俄罗斯还接受了俄罗斯20亿美元的贷款。请判断某国际组织是【】A.IMFB.WBC.WTOD.APEC30.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阿拉伯世界刮起了一股被西方世界称之为“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从突尼斯到埃及,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政权的更迭,美国议员甚至狂言“阿拉伯之春”应该进入中国。引起这场所谓“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的原因可能是【】①阿拉伯地区的传统地缘战略使的西方国家长期插手该地区事务②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普通民众“被剥夺感强烈”③经济全球化背后的不平等和残酷性导致其落后状态固定化高中教育 高考④多极化进程中西方国家霸权战略与中国反霸权战略长期对抗的产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4题,满分55分)3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3分)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7分)高中教育 高考材料三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失败的?(3分)32.(14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4分)高中教育 高考(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有何特点?(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4分)(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两者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3分)33.(15分)外交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通过互访、谈判、缔结条约、互派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势力相对强大的政权,为了保卫其核心地区的政治安全,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朝贡——册封”秩序。⋯⋯明朝时候,明太祖坚持“贡奉之物不必过厚,存其诚敬可也”的主张,“厚往薄来”往往给朝贡国家高于贡品的回赐。据记载,永乐十五年,“朝鲜国王李芳远勤修职贡,遣使赍敕及白金二千两、文绮表里二百匹⋯⋯赐其妃文绮表里八十匹”。——《中国历朝与周边国家的君臣关系:朝贡—册封》材料二1901年2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廷颁布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迭命庆亲王奕匡力、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材料三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周恩来2010年12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公报》重申: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肩负着确保两国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对推动亚高中教育 高考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新华网材料四2000年6月,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2010年6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华网(1)根据材料一,谈谈中国古代发展对外关系的动机。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2分)(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思想倾向?这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什么问题?(5分)(3)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指的是什么?从国际关系角度谈谈这一“重大贡献”的主要意义。(4分)(4)简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突出特点。材料4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4分)34.(13分)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撼动与挑战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3分)高中教育 高考问题二:历史与现实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舒曼计划》(1950)材料三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说:“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正式成立,它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总部大厦(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3)欧盟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4分)高中教育 高考芜湖一中高一暑假学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2345678910DCBBBDABCA11121314151617181920CABCAACCAD21222324252627282930CADDCABBAA31.(1)主要因素:历史传统的影响;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某种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启蒙思想提供的理论依据;英国民族的心理需求;“光荣革命”的推动等。(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反思: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32.(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解除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以租让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国家无力开办的产业,承认货币和市场的作用,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2)“毛病”:各资本主义国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造成供求矛盾激化和股票投机过度。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3)做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社会保障(或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以刺激消费和生产。(4)相似之处:①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都注重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③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3.(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34.(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最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的高中教育 高考削弱。(2)原因:①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②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问的联系日益密切。③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同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④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3)影响: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高中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