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08411
大小:52.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登飞来峰望岳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登飞来峰》《望岳》教学设计二中分校于婧雯教材分析《登飞来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所作,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此时的王安石正是初涉官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飞来峰之千寻塔来抒发自己胸怀壮志寄托远大的理想。《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前三联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望”泰山之景,尾联抒发作者的情感。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两首诗无论是在内容、思想感情、哲理,还是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学习,能
2、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设计理念(课标、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古诗词的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解、品析欣赏,从而正确体会和把握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逐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品评赏析能力,更加喜欢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热爱祖国优美的古诗词文化。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态度、对教材的理解)以往,学生所学的诗大多是以写景状物为题材,对于蕴涵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诗则是初次接触,因而在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两首诗的相关资料,正确流利地朗读
3、诗歌,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正确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学会在读中赏析作品,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和相关的时代资料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并且体会到在人生的旅途上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难困苦,勇攀高峰。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够准确描述诗歌的情景,并且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领悟诗句中的深刻哲理,明白人应
4、该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站得高、看得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总课时一课时,本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中国名川大山同学们,大家都会出去旅游过吗?那么你们都游览过哪些山川呢?谁能来说说你爬山的感受?(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来同学们真的去过不少祖国的名川大山,而且爬上的高高的山顶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有一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获得了一次次人生体验。其实古人和我们一样也会去游历这些名川大山,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两位诗人去做一次旅行,看看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怎样的体会?(板书课题,作者)二、知人论世
5、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此段内容演示在ppt文稿之上)《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少陵,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此段内容演示在ppt文稿之上)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6、,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三、朗读1学习古诗的目的就在于反复的朗读。请大家一起读出我们朗读的要求:读正确、读整齐、读连贯。按照要求,小组练习,并请小组展示,教师与同学进行点评。全班齐读,教师点评。2提出读的第二个要求:有层次。请同学用“/”划出诗句的节奏。这里讲解划分诗句节奏的标准。以意义为标准。小组汇报情况:读课文,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7、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品读,体会诗的含义师范读。带着问题来读诗,并与你的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蕴含什么哲理?友情提示:一定要试着利用课下注解和老师发给你的背景资料哦!完成下面表格:写景的句子景物特点抒情句子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人生哲理《登飞来峰》《望岳》小组展示成果写景的句子景物特点抒情句子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人生哲理《登飞来峰》
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神秘、高耸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