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注《觉海慈航》

新注《觉海慈航》

ID:38802746

大小:182.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19

新注《觉海慈航》_第1页
新注《觉海慈航》_第2页
新注《觉海慈航》_第3页
新注《觉海慈航》_第4页
新注《觉海慈航》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注《觉海慈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觉海慈航战德克居士著四明居士增订  目次(一) 什么是佛教(二) 佛教讲些什么道理,它的目的是什么(三) 什么人可以学佛(四) 学佛的方法(五) 念佛以外的助行(六) 怎样念佛(七) 念佛人临终的准备(八) 中阴的救度和自救(九) 念佛的现前利益(十) 余话一、什么是佛教  问:创造佛教的人是谁?  答:这个人说起来谁都知道的。他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名叫悉达多,在成道后称为释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时候,已经通晓世间一切学问,及至年纪渐大,看见世界上的人和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啖,循环不停,又感到生老病死

2、是免不掉的,就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苦的,非求一个解除苦恼的方法不可。因此到了十九岁的时候,他放弃了富贵荣华,出家修行。在修行的时候,受过许多艰苦,时常忍着饥饿,但却绝不因此灰心。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得了道,成了佛。成佛以后,就在各处说法劝化他人,无论什么人能照他所说的话去做,就可以解除苦恼,就可以享受永久的快乐。释迦牟尼佛这样说法,说了四十九年,直到他八十岁的时候就涅槃了。以后佛的弟子们把佛四十九年当中所讲的道理记录下来,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念的经。我们经常谈起的佛,就是这位释迦牟尼佛。☆《佛本行集》释尊

3、出生为迦毗罗城净饭王之长子时,善占相之阿私陀仙人知晓此王子于过去世因诸种善根功德,具备殊胜之相好,能成就一切善事。又曾预言,王子若在家必为转轮圣王,若出家则成就无上正觉。    问:你说的涅槃,是什么意思呢?答:那两个字的道理很深,不容易拿俗话来说明。涅槃的意思,粗浅地讲,就是除尽了烦恼,到了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境界。佛为了教化世人,所以才出现世间,同世人一样的生活,等到教化的事办完了,佛就离弃肉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安宁的境界中去了,那境界就是涅槃。不知道佛的人,看见佛入

4、了涅槃,就说佛死了,其实佛是永远不会死的。佛如果有死,那就和凡人一样了,还能算是佛吗?☆《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义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灭,而人得度,故称灭或灭度;众生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因,若息灭了烦恼业因,则生死苦果自息,名为寂灭或解脱;永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故名不生;惑无不尽,德无不圆,故又称圆寂;达到安乐无为,解脱自在的境界,称为涅槃。    问: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到现在,有多少年了?  答:佛降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的时候,到现在已经二千五百多年

5、了。☆《中国百科全书》一般认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624年,卒于公元前544年。  问:学佛的不都是出家的和尚吗?答:不是的。学佛的人不一定都是和尚。无论做那种工作的人都可以学的。只要能诚心学佛,不一定都要出家。古今因学佛而往生极乐世界的在家佛教徒,是很多的。他们就是在家中专心念佛所得到的成就。这就是事实上很好的说明。☆《佛学大词典》和尚指德高望重之出家人。音译为邬波驮耶、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意译亲教师、力生、近诵、依学、大众之师。和尚为受戒者之师表,故华严、天台、净土等宗皆称为戒和尚。后世沿用为弟子对师

6、父之尊称。  问:听说历代学佛的都是名人学士,象陶渊明、苏东坡、白居易、柳宗元等有大学问的人,那么,象我们这些平常的人,不是够不上学习了吗?答:这倒并不是这样。比方大海里的水,不管多么大的动物,不能把海里的水喝尽;不管多么小的虫儿,都能去喝一个饱。佛法的深广也和大海一样,虽然绝顶聪明的人不能把他学尽,然而一般的人也一样能学习的。☆《最胜王经》:‘随其器量,善应机缘,而为说法。’’《四教义》:‘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  问:佛教里的事情也可以对不学佛的人说吗?  答:佛教徒所信的是正大光明的真

7、理,哪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因此,一切经论完全公开,什么人都可以研究,不比别的教门,偏要说有什么真言秘诀不传教外的人。  问:学佛的人不贪图财宝和势力吗?答:真正学佛的人是不贪图的。你想,释迦牟尼佛抛弃了一国的太子不做,无数的金银财宝不要,他可是贪图钱财势力的吗。学佛就是学佛的思想,学佛的行为,自然也不该贪财图势了。☆《佛学大词典》财宝和势力指名利。与‘名闻利养’同义。盖名利能满足人之虚荣心及欲望,故若贪求无厌或过分执着,则易陷于名利之大海,而难以自拔,如此,心中充满私心欲望及患得患失等诸多烦恼,忧苦终日。

8、故佛教各宗派皆强调修道者宜深戒名利,以免丧失清净菩提心,而阻断成佛之路。    问:和尚是专门学佛的人,怎么有些和尚很胡闹呢?  答:什么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论,和尚是出家的佛弟子,来自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品质善良的,有品质下劣的,有动机纯正的,有动机不纯的,有懂法的,有不懂法的,怎么能责其个个都好呢?你所说的,只是不好的一部分人罢了。☆《中阿含》:‘何因何缘,昔沙门瞿昙施设少戒,然诸比丘多得道者?何因何缘,今沙门瞿昙施设多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