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99402
大小:79.0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19
《第一单元 亲情树下我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亲情树下我成长1、家庭万花筒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2.吸取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家庭生活中。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点:懂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了解家庭演变的历程。难点:如何从传统的家庭生活中体会到维系现代家庭的美德。教学准备:1.准备一份家谱资料,巴金小说《家》或《红楼梦》的电影片段。2.搜集有关家庭模式的资料。3.搜集中国传统大家族的典范
2、,从中找出传统家庭的美德。4.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家庭过去的生活情景,准备好自己家的全家福(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与全家人一起照的照片)。5.教师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情境设置1.欣赏图片城市车水马龙的景象——夜晚,万家灯火的景象。:2.提出家的概念,并请学生自己定义。同学们,瞧,这一扇扇温暖的窗户背后,就是一个个幸福温暖的家,无数个家庭星星点点般组成了社会这个大家庭。在你心目中没,家是怎么样的?你觉得家像什么?学生回答时随机询问他的家庭成员状况。3.了解家的起源。小故事:家字趣谈引出:原
3、始社会血缘家庭二.了解汇报各种家庭模式。2.出示《红楼梦》的电影片段⑴谈谈观后感(读后感)⑵说说《红楼梦》哪些人物?⑶出示:红楼梦人物家谱。⑷小结:这是一个中国传统大家庭,可以称为家族3.小辩论自己的家庭属于哪种模式?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画简易图。教师以自己的照片为例。统计人数:绝大部分家庭属于独生子女家庭,或421家庭。介绍计划生育政策讨论: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各自的优缺点,并谈谈自己的做法。4.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⑴家庭模式还有有哪些类型?(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鼓励多种形式,同时在
4、点评时要特别注意对部分家庭的价值取向的引导:如: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等。(3)讨论:各种各样不同的家,有什么相同的东西(鼓励答案多元化,如:爱、关怀、温暖、亲情等)三、传统家庭美德典范展示。1.列举典范“郑义门”,分析《郑氏家范》。2.讨论:其中隐含的家庭美德(厚人伦;美教化;讲廉政;“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3.假想:如果天下的家庭都如“郑义门”一般,社会将怎样?4.名言诵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从中看出家的重要性。4:课外布置:1搜集传统家庭美德名
5、言佳句、故事(如孟母三迁,诸葛亮《诫子书》等2.进行调查,尤其是老人的访问。搜集家庭中的典型美德。第2课时课前准备:⑴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形式,调查内容;⑵调查时做好调查记录,要求有文字、摄影等;⑶搜集与家庭有关的老照片,有一定历史的老物品等;⑷搜集家庭中典型的美德及事例。(5).与父母合作,根据家庭典型美德及事例,制作家谱。(可以在下半部分附上家庭美德小故事)。 一、名言佳句展示1.以大组竞赛形式诵读搜集到的关于传统家庭美德名言佳句、故事。二、家谱展览会1.家谱冠名申请:根据自己家庭的典型事例讲解
6、家谱,申请冠名如:申请杭州李氏——节俭之家2.上台冠名申请:要求介绍清楚家庭成员,根据申请名称介绍家庭美德3.统计家谱名称:如勤劳之家有哪些等。谈谈编写的体会与方法或者参观后的感受。三.作品展示一周以上来不及申请的家谱,进行张贴,投票。注意事项:指导建议或在评价中肯定学生与老人一起整理他们不同时期的照片,汇集成册,搜集老人为自己成长过程做出贡献的物品或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很幸福,如空巢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等。如果班内有生活在此类家庭中的学生,应事先与其沟通,以减少心理压力与伤害。2、父母
7、――我特别的朋友目的要求:1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3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4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5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父母,与父母及时沟通。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难点:理解父母,与父母及时沟通。教学准备:收集自己与父母愉快生活的合影,回忆父母对自己帮助最大或让你感受深刻的事例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调查导入,引发思考。1、出示调查内容,学生做答调查内容:你和父母的沟通处于一
8、种怎样状况?答案有三个A、没有共同语言,少沟通,出现代沟;B、和好朋友一样,有什么说什么;C、偶尔谈一下学习及生活状况。2、统计学生的调查结果,算出百分率。(估计选择c较多)3、讲述案例:在佛山某小学高年级的一个班,观摩课的主题是如何与父母沟通。老师在课前让全班学生也做了这个题目,统计结果显示,选择C的学生占63%;选择A的接近三成;而选择B的不到一成。学生们普遍认为和家长沟通比较困难,只有一名学生表示与家长沟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