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ID:38795577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9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_第1页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_第2页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_第3页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_第4页
资源描述: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目录1原文2作者简介3注释4译文5中心思想6出处1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1]2作者简介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

2、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3注释奚以:即“以奚”。以,介词,根据。奚:何。重:重视。敬上畏罪:服从上司,害怕犯法。敬上:服从上司。敬:恭顺、服从。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犯罪。犯禁:违反禁令、犯法。陵:同“凌”欺凌,侵犯。者:.....的人。则:并且。然:是。是以:因此,所以。民富:使.....富裕。4译文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

3、以统治。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如果百姓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如果百姓敢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1]5中心思想这篇短文为了讲清“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道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讲“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紧接着从另一方面讲“民

4、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从这两个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富国常治,乱国常贫”进而得出“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道理。6出处《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出自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1]《管子》76篇﹐分为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7篇﹐《短语》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4篇﹐《管子轻重》16篇。书中《韩非子》﹑贾谊《新书》和《史记》所引《牧民》﹑《山高》﹑《乘马》诸篇﹐学术界认为是管仲遗说。《立政》﹑《幼宫》﹑《枢言》﹑《大匡》﹑《中匡》﹑《小匡》﹑《水地》等篇﹐学术界认为是记述管仲言行

5、的著述。《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等篇另成体系﹐当是管仲学派﹑齐法家对管仲思想的发挥和发展﹐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宋钘﹑尹文的遗著。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译文】凡是治理国家的道路,必须是先让民众富裕。民众富裕那么就容易治理,民众贫穷那么就难治理。怎么知道这个原因呢?民众富裕那么就安居乡里重视家庭,

6、安居乡里重视家庭那么就会敬畏上级害怕犯罪,敬畏上级害怕犯罪那么就容易治理了。民众贫穷那么就不安居乡里轻视家庭,不安居乡里轻视家庭那么就敢凌辱官吏冒犯禁令,凌辱官吏冒犯禁令那么就很难治理。所以治理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混乱的国家常常是贫穷的。因此以善良对待国家的,必然是先让民众富裕,然后才治理国家。【说明】比管子稍后的孟子也是这种思想,“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滕文公上》)。”倒是现代的美国,直接继承了管子及孟子的这种思想。美国治理得真的很好吗?其实也不是,但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是

7、很大方的。美国人民富裕了,美国似乎也就强大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一般看来这样的话很好,其实呢,下半句是——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可以很好听的解释也可以很不好听的解释,关键看是什么角度。    现在的社会,总有这样那样的观点,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90%以上的矛盾归根结底本质上还是利益问题。而不是很多人口头上的道义问题、正义问题、学术问题、真理问题。    大多数人类思考问题的出发点首先是肉体是否得到满足,其次是精神是否得到满足。至于灵魂的升华这种需求,其实少有人在乎这个境界。    所以,今天很多人说大师这个时代没了,的确没了。但是,就算有大师,也

8、出不来老子、释迦牟尼、孔子这样的人。因为,很多大师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