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19064
大小:14.9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02
《荀子的富民兴邦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荀子的富民兴邦之道在《荀子》中,《富国》是一篇集中阐述荀子“富民兴邦”的经济思想的文章,荀子的这一思想是在孔子、孟子之后,长期探究之中形成的。作为一名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理论家,荀子以其敏锐的目光观察着历史的前来后去,和洞察着社会的深浅层面。他较早的看到了财富无论是在个人生产生活还是对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荀子》中时不时会透露出他“求富”的一些主张,下面文章将从个人追利求福和国家兴盛繁荣两方面谈起。一、追利求富乃人间正道(一)、思富弃贫乃人生所欲荀子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性恶》
2、),又曰:“不富无以养民情”(《大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荣辱》)在此荀子从个人和统治者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好利求福”的欲望,是每个人生下来所具有的,是人的天性中所“首备”的,这种欲求并不会因为“君子”或“小人”,“尧”或“桀”而变得不同,恰恰相反,这反而是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之一,“好荣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荣辱》)。再如“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荣辱》)。荀子“追利求富”的思想是建立在其
3、性恶论的基础上的,因此人自出生后便带有了追求利益财富的天性,是无法避免的,而且他“富民”的经济思想,从人性的角度否定了前人的某些“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的虚伪说教。(二)、富民是反“均平”之必然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后,小农经济发展逐步加快,生产方式上牛耕铁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贵族和地主阶级在这一时间逐渐积累财富,愈来愈富;而旧贵族则因固化封闭而家道日已中落,甚至破产。面对社会财富的急剧变化,先秦诸子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如孔子主张“均无贫”,他在《论语·季氏》中提到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是站在广大奴隶主的立场上,实质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的分配制度。。反对个人的冒富。对此,荀子则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极力反对“分均”,他说:“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他又说:“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王制》)。在他看来,人人财富平均,地位相等,名分相同,便不能治理,难以统一,因而便不可役使众人,难以实现社会分工,并且他并不否认阶级差等的存在:“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5、”(《富国》)有着贫富等级的差别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社会的运转。(三)、富是人同自然长期斗争、累积的结果荀子在长期对自然的观察思考中,认识到了自然的逐步发展的过程,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主宰地位,正如他所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人类在同自然界不不懈斗争中,逐渐积累经验,逐渐积累财富,“能积微者速成”,正是因为这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达到“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王制》)随后荀子又阐述了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足够多的致富条件,但
6、需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荀子认为广阔的神州大地上生产的五谷、瓜果、六畜、虫鱼等物资极为丰富,足可使人致富。“夫天地之生万物固有余,足以食以矣;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余,足以衣人矣。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富国》)一、富民与兴邦同义荀子在阐述完其“富民”思想后,又着重论述其“富国”思想。首先在富国与富民问题上,荀子认为:“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富国》)这便是说富民与兴邦同义。荀子把富民与兴邦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说明了民富是国富的基础,这在现在来看,他的思想也是富有
7、远见的。那么该如何实现“上下俱富”呢?荀子提出:“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其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富国》)在这里,荀子并不是简单的只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而是要通过国家的各项政策,动员和组织广大劳动者积极参加生产,以增加收入。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一)以农为本。荀子说:“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府库者,货之流也。”(《富国》)他将农业看做衣食之源,看成追利求富的根本动力,因而他认为若要实现国富,就得大力发
8、展农业生产。首先他认为发展农业生产,要有足量的劳动力。他认为:“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国富》)所以既然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得“省工贾,众农夫”(《君道》)其次,国家要对农业强力而有效的管理。他说:“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王制》)这是要求统治者加强水利设施的修建,防治水旱灾害,此外“相高下,视肥,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王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