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的路标

施特劳斯的路标

ID:38759068

大小:188.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6-19

施特劳斯的路标_第1页
施特劳斯的路标_第2页
施特劳斯的路标_第3页
施特劳斯的路标_第4页
施特劳斯的路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施特劳斯的路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施特劳斯的“路标”  刘小枫 进入正题之前,先悉心默读几段从四位先贤的书中挑出的语录,作为进入论题的精神准备。这四位先贤中,只有卡夫卡不是哲学家。但他是诗人──某类哲人的朋友;何况,卡夫卡的犹太血统身份也使得将他与哲学家们(尤其德里达)排列在一起,并非不成体统。尼采在他的成名作中写到:柏拉图对话仿佛一条小船,遭遇海难的古老诗歌及其所有孩子靠了它才得以生还,他们挤在狭小的船舱里,怯生生地服从舵手苏格拉底的指挥,驶向一个新世界,面对这一幕奇妙的景象,这新世界真是百看不厌。柏拉图确实给后世留下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样本,即小说的样本,我们可将它称为无限扩展了的伊索寓言。在这种艺术形式中,诗歌与辩

2、证哲学相比处于从属地位,是所谓婢女,如同后来许多世纪里哲学与神学相比处于从属地位一样。这就是诗歌的新地位,是柏拉图在恶魔般的苏格拉底的压力下迫其就范的。──尼采,《悲剧的诞生》,[1]尼采,《悲剧的诞生》,赵登荣译,漓江版2000,页87。[1]后来,尼采干脆说:如果不是provsqePlavtwnojvpiqevntePlatwnmevsshteCivmaira(前有柏拉图、后有柏拉图,中间是银鲛),那么,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又是什么?──尼采,《善恶的彼岸》,190海德格尔听从了尼采的建议,回到稣格拉底之前的哲人:我们试图来翻译阿拉克西曼德的箴言。这就要求我们把一个以希腊文言说出来的东西

3、翻译到我们的德语中去。为此,我们的思想在翻译之前就必须转渡到那个以希腊文言说出来的东西那里。运思着转渡到那在箴言中达乎其语言的东西那里,这乃是跳越一个鸿沟。此鸿沟绝不仅仅是两千五百年之久的年代学──历史学的距离。此鸿沟更宽更深。首先是因为我们濒临其边缘而立,此鸿沟才如此难以跳越。──海德格尔,〈阿拉克西曼德之箴言〉[2]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版1997,页336。[2]德里达学会了海德格尔式的翻译,找到了哲人应该找到的某种东西:尼采的全部思想不就是批判漠不关心差异的哲学吗?不就是批判那种冷静的还原、压抑的哲学体系吗?按照同一种逻辑,按照逻辑本身,这一点的意思就包括哲学活

4、在延异中,哲学依赖延异活着,它也因此对同视而不见;这就是非同一性。──德里达,《哲学的边缘》[3]德里达,〈延异〉,见汪安民等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版2000,页81。[3]于是,哲人成了卡夫卡笔下的女歌手:她自动放弃歌唱,自动破坏了她征服民心而到手的权力。真不知她怎么会获得这种权力的,其实她很少了解民心。现在她躲起来,不再唱了,而这个民族却那么平静,看不出任何失望的表情,镇定自若,真是四平八稳的群众,尽管外表给人以假象,实际上他们天生只知道馈赠,从来不会接受馈赠的,哪怕是约瑟芬的馈赠;这个民族在继续走它的路。──卡夫卡,〈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4]《

5、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孙坤荣选编,北京:人民文学版1985,页358。[4]这几段语录的编排顺序既是历时性的,又是共时性的,虽然卡夫卡的生死早于海德格尔和德里达。语录中贯穿着一条思想的线索,解释这一线索,就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既然目的是解释,就当从解释学说起。  29一、解释学与哲学的正当性2000年二月,《施特劳斯文集》(德文版)[5]LeoStrauss,GesammelteSchriften(《施特劳斯文集》),J.B.MetzlerStuttgart/Weimar1996以下。[5]编者迈尔博士(Dr.HeinrichMeier)在慕尼黑大学作了“为什么要政治哲学?”的讲演。同年,迈

6、尔博士应聘为芝加哥大学GeorgesLurcy客座教授,五月到芝大用英文又讲了一次这个题目。[6]HeinrichMeier,WarumPolitischePhilosophie?,J.B.MetzlerStuttgart/Weimar,2000。[6]有理由断定,这个题目来自施特劳斯这样一句话:“为什么要哲学?”现代哲学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哲学或科学本身的意义悬而未决。只要提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即可了然:曾有一段时间,哲学或科学普遍被认为是、或者能够或者应该是社会行动的最佳指南。眼下十分流行讨论政治神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仅此足以表明哲学或科学的社会重要性已经变得可疑了。我们再度面

7、对Whyphilosophy(“为什么要哲学?”)或“为什么要科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曾是哲学滥觞期的讨论焦点。可以说,柏拉图诸对话的目的无他,昭昭然如是:在全城议庭这个政治共同体面前辨明哲学或科学之正当性,以回答“为什么要哲学?”或“为什么要科学”。究其根本,中世纪哲学同样如此:在律法或律法书的议庭面前辨明哲学或科学之正当性,不得不提出“为什么要哲学?”或“为什么要科学?”。哲学的这个最最根本的问题──关乎其自身的正当性和必要性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