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原著选读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

ID:38752021

大小:332.50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6-18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_第1页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_第2页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_第3页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_第4页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哲学原著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老子后学关尹学派杨朱学派列子学派文子学派庄子学派黄老学派第一节关尹学派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天下》)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空(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

2、不栗。请问何以至于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姬!鱼语女。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也?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焉得为正焉?彼将处乎不深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郄,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弗知也,坠亦弗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遌(遇)物而不慑。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

3、,故物莫之能伤也。」(《列子·黄帝》)《太一生水》: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寒熱。寒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寒熱之所生也。寒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又【始,以己爲】萬物母;一缺一盈,以己爲萬物經。此天之所不

4、能殺,地之所不能釐,陰陽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謂【聖。夫地道賤強而】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強,責於【弱,因時以成萬物】。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從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長。聖人之從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並立,故化其方,不思相尚。【天不足】於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于東南,其上【遠而曠。不足於上】者,有餘於下;不足於下者,有餘於上。《恒先》【3背】一、恒先无,有朴、静、虚: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二、自厌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

5、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三、[昔]者未有天地,未【1】有作行,出生虚静,为一若寂,梦梦静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四、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2】生,不独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五、昏昏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畏生畏,韦生非,非生韦,依生依。求欲自复,复【3】生之生行。六、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七、业业天地,纷纷而【4】多采物。先者有善,有治无乱;有人,焉有不善,乱出于人。八、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8】有刚;先

6、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天道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九、恒、气之生,因【9】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法。智既而亡思不天。十、有出于或,生出于有,音出于生,言出于音,名出于【5】言,事出于名。十一、或非或,无谓或;有非有,无谓有;生非生,无谓生;音非音,无谓音;言非言,无谓言;名非【6】名,无谓名;事非事,无谓事。十二、恙宜利主,采物出于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与天之事,自作为事,甬以不可赓也。十三、凡【7】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学比焉。举天下之名虚属,习以不可改也。十四、举

7、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10】之大作,其冥尨不自若。作甬有果与不果?两者不法。十五、举天下之为也,无夜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11】十六、举天下之生同也,其事无不复。十七、天下之作也,无许恒,无非其所。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恒而果述,甬或【12】得之?甬或失之?十八、举天下之名无有法者,与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甬有求而不虑?【13】第二节杨朱学派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

8、也。」(《孟子·尽心上》)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不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因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列子·杨朱》)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