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ID:38745216

大小:259.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6-18

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1页
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2页
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3页
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4页
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论证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一、项目背景(一)宏观背景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据有关统计,在我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人数达到300万左右,约占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25%。近年来,由于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贫困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高校的管理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其他的大学生比较,在校贫困大学生由于承受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心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行为问题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在校贫困大学生支持系统在帮助贫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

2、诸多不足之处。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但贫困大学生支持系统的主要资金投入,直接或间接都是来源于国家方面的并且,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建设其社会支持网络问题。学校方面,虽然也设立勤工俭学岗位,但存在工资相对较低,岗位较少的问题。家庭关注方面,家人多少会了解子女的问题,但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料,沟通也相对较少。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及贫困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单靠其中一个或者几方解决问题是困难的。此次项目重点关注的是在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方面的研究。(二)微观背景研究从学生层面来看,项目的实施改变有效缓解了服务对象

3、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自卑和敏感,提升了大学生经济自立的能力,培养其自强自立、顽强不息的精神。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的学生工作不再只局限于贫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教育,更加关注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社会事务参与能力的提升,这是高校学生工作的补充和创新。从社会层面来看,有效改变贫困大学生在社会互动中的弱势地位,使其以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面对社会目光,减轻社会体系的负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如何使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学习,顺利工作,提高他们应对贫困,面对自己的能力已迫在眉睫。随着社会工作在国内的发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面对进而克服贫困的能力,如何建立贫困大学

4、生的社会支持网络也成为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三)概念界定1、37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相对贫困:所谓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于社会上其他部分的人的生活水平而言,有一部分人处于社会水准的最下层。因而,相对贫困测量的是财富或收入在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问题。2、贫困大学生:本文中的贫困大学生是指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6月26日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3、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网络是一定范围的个人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个人的社会支持网就是

5、指个人能藉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如金钱、情感、友谊等)的社会网络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并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良好的社会支持网被认为有益于减缓生活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人幸福。社会支持网的缺乏,则会导致个人的身心疾病,使个人日常生活的维持出现困难。同时在社会层面上,社会支持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减轻人们对社会的不满,缓冲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本文对社会支持网络的界定:社会支持网络包括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五个主体,提供了经济支持、精神支持、文化支持、交往支持、信息支持等多个层面的支持体系。二、文献综述随着招生规模的急剧

6、扩大,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走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非国家义务性,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承担部分教育经费成为必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贫困现象客观存在。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难以承担就读期间的所需费用,生活贫困,学业难以维系,出现了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高校贫困生现象”。贫困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以及贫困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我国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及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解决该类群体的问题,无疑将有利于高校工作的开展,也更加有利于整个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现实意义。(一)国外研究现状

7、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被正式提出。索茨(Thoits)将社会支持定义为“重要的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等为某个人所提供的帮助功能。这些功能典型地包括社会情感帮助、实际帮助和信息帮助。”37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考伯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抚育性支持。我国已有的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是贺寨平的观点: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指出个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