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35123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优优学帮你解答:中学生为很么会变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生为什么会变成“网虫”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也成为必备家电,进入了各家各户,我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面临这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学生迷恋上网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中学生为什么会变成“网虫”了呢?根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3.84亿人,其中未成年人网民数量占到了35.6%。然而,未成年人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薄弱,网络形形色色的诱惑使一些未成年人沉溺其中甚至误入歧途。孩子健康上网,一直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怎样给孩子一个干净的网,孩子怎样才能健康上网? 面对虚拟网络,孩子是否“在劫难逃
2、” 我们都知道成年人担忧孩子上网学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沉迷网络游戏;二是网络交友不慎。今天我们就揭开谜底,看看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交友不慎。 生活中有六类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游戏: (1)在班级里经常被批评的孩子;(2)在学校里受到较低评价的孩子。(3)希望得到娱乐的孩子; (4)感到孤独需要伙伴的孩子; (5)想逃避现实、摆脱压力的孩子; (6)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的孩子; 生活当中还有五类孩子更容易沉迷到网络交友: (1)感觉自己在生活中很失败的孩子;(2)情感单纯、防范意识差又渴望友谊的
3、孩子。(3)在现实中出现交往困难、感到孤独的孩子; (4)在家庭中缺少亲情与交流的孩子; (5)被家长严格管理、交友范围较小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到网上“重新作人”? 生活当中,我们都知道孩子各有特点,决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我们现在衡量孩子的标准比较单一,基本都用学习成绩来做尺子,很多具备其它才能的孩子得不到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被定格为“好孩子”,成绩落后的被定格为“差生”。孩子被贴上“差生”、“问题生”的标签,很难改变他们在别人心中的印象。 对于刚刚开学,初二的晨曦被学校通知要重新理发。晨曦不解,但还是又去理了发。第二天一进学校
4、门,就被教导处的老师叫住了:“你,昨天我就盯着你,看看你的头发,为什么不理发?” 晨曦说:“老师,我理了,真的!” “理了?理了我怎么看不出来?”老师不相信晨曦的话。 晨曦解释:“真的,我真的理了,昨天晚上理的!不信您问……” “我谁也不问!”老师打断他的话说:“去年你们班就是你,今年还是你,别废话,明天再是这个样子,你就给我回家,不请来家长别上课。” 晨曦是学校出了名的淘气鬼。但是从上个学期开始,他变了许多,很少违反纪律。今天听老师一说,晨曦才明白自己想摘掉“差生帽子”多么难! 晨曦似乎已经被冠上了一个坏学生的标签了,有的老师一旦
5、形成对某人的印象,往往会习惯用这个故有的印象评价一个人,很难改变。孩子被冠以“问题生”的称号,这样的称号伴随孩子每一天,烦恼就会随孩子每一天。可是他们发现,到网络去,这种烦恼没了。网络里没有他人的成见,那里谁都不知道他的底细,他在那里可以“重新打鼓另开张”。这当然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是一些孩子迷恋网络的重要原因。 一、永远给孩子希望 说实话,孩子们喜欢网络有他们的道理,因为网络给孩子希望。他可以在网上隐姓埋名,可以说自己是三好生,可以对任何一个见不到的网友炫耀自己,可以从新做人。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很难把自己“藏”起来,当成绩不好的事实摆在孩子
6、面前的时候,孩子真的不敢挺起腰杆说自己是好孩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把话说绝了,说得孩子看不到希望就会比较麻烦了,要给孩子一些光明。最“差”的孩子也会有较强的地方,各科知识的学习必定有长短之分,找到孩子最擅长的一项,鼓励孩子学下去。孩子旧习难改,让孩子自己想一个巧妙的方法解决,要比家长不停地提醒好,而孩子有进步,就告诉孩子那一点进步了,孩子就会觉得有希望。让孩子知道明天不是末日,他就不会自暴自弃了。 对于上网的孩子,不是所有的游戏都玩得很好,而是某一两个游戏能力突出,这足以让他们信心大增,继续过关斩将,忘乎所以
7、了。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如果有一个科目让孩子成绩较突出,就不会对学习彻底丧失信心。很多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长项,而是抓住孩子学习的薄弱环节不放,结果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科目不突出,比较困难的学科也没有提高成绩,天真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成绩不好的孩子,看到一个科目有希望,都会很努力地学习,因为,这一科如同救命稻草,可以证明自己有能力,所以,我们要更关注孩子的强项。 YOYO学专家提醒:有的家长说,我给孩子希望了,但是孩子还是没有自信。这可能是孩子没有感受到您给他的希望。或者是只有家长认可他,而老师、同学不认可的。 现阶段,很多孩子长期处
8、于对自己的不信任之中,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认可不容易接受,此时,家长要有耐心,多用事实证明给孩子看,孩子就会逐渐相信了。 二、教孩子接纳自己 同孩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